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摘要: 就城市化的疾速发展而言,在过去的200年里,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50年里,人类的城市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目前,全球城市面积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不到1%,但全球城市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地球总人口数量的5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以年均5.5%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持了9.8%的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度,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张和倡导,指出要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同时要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的发展。胡锦涛主席还倡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以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其实,早在2006年底,国家相关部委便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在2007年6月,我国便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从2007年开始,我国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全国范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今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作出了“培育低碳经济为新增长点”的重大决定。这标志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然,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国际承诺理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要与我国的发展阶段相吻合。
上海世博会:实践低碳经济的大舞台
与以往的世博会相类似,在人类发展新的转折阶段所举办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必将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充分展现的舞台。而世博会的东道国和各类世博会参展者一道,不遗余力地在世博会上倡导节能环保理念、实践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东道国,中国政府和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在世博园区的规划设计、场馆建设和园区运营方面将率先充分地体现实践低碳经济的理念,从而充分展现世博会主办国的科技创新成果:
(1)将大面积地运用太阳能:组织者负责的中国馆、主题馆、南市电厂等主要场馆及部分设施上,都将安装太阳能设施。建成后,世博园区太阳能发电能力将达到5兆瓦,成为目前国内城市市区太阳能集中应用规模最大的区域。其中,世博会的主题馆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其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00多吨。
(2)将采用新型环保的交通工具:上海世博园区将使用新型无轨电车、超级电容车和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的混合动力车等三种清洁动力汽车,园区内的公共交通将实现“零排放”,为游客提供环保清洁的交通服务。清洁动力汽车在世博园区中的运用还将极大地带动上海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运用。根据规划,到2012年,上海市汽车年产量中的10%将让给新能源汽车。届时,上海市每年将节油0.78亿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万吨。
(3)将推广应用节能设备:城市最佳实践区中照明主体将采用被称为“21世纪绿色光源”的半导体照明(LED)技术,这也是半导体照明首次在我国城市街区的大规模集中使用。
(4)将应用资源循环技术:将利用世博园区滨江布局的优势,开发利用江水热源和地热资源,通过黄浦江水作为冷源的热泵和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地源热泵,采集使用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零污染、可循环的清洁能源;利用场馆屋顶建造大面积的雨水收集系统,净化后用于绿化浇灌,节省水资源;利用多种物理和生物技术,对黄浦江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园区绿化和景观设施。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