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LED背光:市场前景可观光效成本需合力突破

2009-08-11 作者:未知 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作为液晶产品中重要配件之一的背光源,近年来发展很快,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推出。其中LED(发光二极管)背光市场份额在逐渐增加。在笔记本、显示器及电视机等产品中,原来一直在使用CCFL(冷阴极荧光灯)背光源,从2008年开始,笔记本和显示器产品中LED背光的使用不断扩大。

  安徽稳润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和生也认为,大尺寸背光目前的主流技术和产品依然是CCFL。LED应用目前在光效、成本、热源等方面都还存在推广障碍。

  王刚表示,虽然LED背光发展前景看好,但LED光源技术现阶段还称不上完美。包括成本、光效率、亮度均匀性控制等难题尚需技术层面的改进。王刚认为,LED为点光源性质,不同于线光源的CCFL。应用于背光的LED,需要在光均性的处理上特别讲究。为讲求光均性,每颗LED的发光亮度特性,在挑选上也要求一致性。此外,若有某颗LED的寿命先行告终,就会影响光均性,所以必须确保所有的LED都具备长寿功能。如此严格的挑选,便使得LED背光的成本攀升。

  但是,LED技术良好的发展潜力使得业界不遗余力的设法克服上述问题。随着LED光源技术的不断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液晶显示产品采用LED技术。

  上下游配合分食市场“蛋糕”

  目前国内液晶上游配套的工厂不是特别多,如果建立新的液晶生产线,就必须建设新的上游配套工厂,以保证货源,降低成本。王刚认为,对国内的上游配套工厂来说,基本上还是以生产加工为主,并不能紧跟国际形势,开发新技术。像目前比较流行的超薄背光技术、动态背光技术,国内背光源厂几乎没有新产品推出,而使用这些新技术的新产品,在国内、国际各大展会上已经多次被国际大公司(三星、LG等)展示过。

  苏遵惠认为,国内液晶面板制造企业应着力进行提升液晶透光率的研究,从源头上降低能源消耗。LED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应努力提升LED的发光效率,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尽快赶上世界水平。否则,LED背光源看来是很大的“蛋糕”,而国内LED制造商却可望而不可即。“LED参数的分档,红、绿、蓝合成白光的封装要求,要与背光源设计制造企业配合,否则即使光效上去了,也拿不到这块硕大的蛋糕。”苏遵惠强调。

  陈和生表示,国内如果不尽快在电视机企业、背光板企业、LED光源企业之间形成技术和应用上的互动进而尽快形成自身的产业链技术体系,则在这项技术及市场上又将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甚至会再一次面临缴纳巨额专利费的困境。“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技术,对应用企业而言需要尽快解决对LED的发展与特点认识还不够完全的问题,当前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不计成本地推进应用进程,而且还需要向上游整合,加大对基础材料如芯片、封装件的重点定向投入。而从国内现在的产业结构来看,这项工作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及优势整机企业的共同推进和引导。”陈和生建议。

  作为LED企业,进入大尺寸液晶背光领域的最大障碍,陈和生认为主要在技术交流与互动改进及试样产品的应用推广等方面,目前都不太容易得到整机厂家及背光应用企业的积极参与与配合。

  针对国内背光源的发展,王刚建议,应该以技术开发为主,紧跟国际形势,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对新产品、新技术提前做好技术开发和储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技术的发展。不要作技术的跟随者,不要作产品的加工商,而要做产品的设计商、开发商。同时做好市场定位,中国国内市场巨大,首先应当保住国内市场的份额,也就是要针对国内市场,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在保证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向国际市场拓展,争取拥有一定份额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编辑:PCL)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