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对话——中国酒店走向何方?
摘要: 相比国外度假酒店比较成熟的体系,中国的度假酒店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中国的建筑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度假酒店的未来发展趋势又会如何?
为着力探讨了酒店建筑、室内与灯光的关系和下一步酒店设计的新方向和新形态,2008年12月19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阿拉丁照明网联手打造的2008酒店建筑、室内与灯光设计论坛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报告厅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到会听众高达400多人,成为历届会议之最。期间,出席本次会议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所长金卫钧、中国著名艺术家,2008北京奥运会焰火核心创作团队之一马文、北京集美组建筑设计公司董事长梁建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总照明设计师郑见伟及众多设计师朋友与嘉宾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问题三:相比国外度假酒店比较成熟的体系,中国的度假酒店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中国的建筑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度假酒店的未来发展趋势又会如何?
金卫钧:酒店会走向高端化
其实现在国内很多酒店的设计也非常好,其中也有一些高端酒店出现,当然这只是一个苗头,数量不是很多。
我认为未来酒店的趋势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多样性。现在人的需求、品味都在变化,目前已经出现了这么多酒店,后面盖的酒店如何超越前面的酒店,这是酒店设计面临的下一个问题。
第二,地域性和文化性。不光是酒店设计,其他的建筑设计,将来的一大趋势都是要更多地表达人文风情、表达地域符号、表达中国的的文化特色。我觉得好的设计应该把这几个方面做好。
第三,高端性。中国近来有一些比较高端的酒店,但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还散落着许多璀璨的明珠,在这么多明珠中藏着很多更高档的酒店,可能一个小岛就一个酒店。中国虽然在金融危机,但实际上中国地大物博,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树立高端酒店品牌也是一个趋势。
梁建国:中国的酒店在变异
中国的酒店发展到现在已经在变异。不是那种大型的五星级酒店才叫酒店,其实我们现在有些别墅也可以叫做酒店,大家不要狭义地理解这个市场。
这个市场有很多种类,其中一类就是我们看到的星级酒店。星级酒店就等于是国际品牌的酒店,但国际品牌的酒店的趋势也在往精品或者只有十几间房、二十几间房的方向在做。所以,从事灯光设计的我们,从更小的地方着手去解决问题会更容易一些,也容易达到一些目的。
北京有一家阿曼酒店,位于颐和园东门旁,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去亲身感受一下它的业态和设计。它不是在设计一个简单的符号或者设计一些其他的东西,更多的是利用北京的人文文化,以及在颐和园周边的地域特色来进行设计。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