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照明设计师资质和照明顾问身份
摘要: 本次会议的广州思哲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设计师罗思敏、广州名实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敏聪、广州市第四装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何均胜及众多设计师朋友与嘉宾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商场照明风云对话系列之七
论照明设计师资质和照明顾问身份
照明是一把市场营销工具。尤其在商业场所,照明是一种支持商店沟通策略,与购物者建立紧密情感关系的全新方式。它可以帮助商场与终端零售商提升形象和品牌价值。
应广大设计师的要求,阿拉丁照明网于2008.10.25在广州嘉逸国际酒店举办光影空间:商场照明环境设计研讨会。与会现场,北京照奕恒照明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恒照和广州市科柏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徐庆辉分别就商场照明设计和商场照明与装饰设计之间的合作做了精彩的演讲,引起了现场设计师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期间,出席本次会议的广州思哲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设计师罗思敏、广州名实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敏聪、广州市第四装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何均胜及众多设计师朋友与嘉宾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人物:徐庆辉 广州市科柏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罗思敏 广州思哲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设计师
黄敏聪 广州名实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
广州市科柏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徐庆辉
广州思哲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设计师罗思敏
广州名实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敏聪
黄敏聪:刚才罗总也说了我们是十几年的好朋友了,说到一个设计师的资质问题,我估计现在所有做照明设计这方面的,我相信我们公司都可以做,好像我这一两年做的项目,我们连电器、智能控制器都做了,但是牵扯到一个资质的问题。然后说一个例子就是在05年的时候给广州做一个一河两岸,当时很多人委托我们做,一百多万的设计费,后面我拿去规划总局盖章,盖一下就拿了我35%的。
然后刚才说质量的问题,刚才小徐还说到我们在做中信大厦的时候,那个时候中信集团派了一个副董事长在验收,当时我说灯是把你像机一样的,灯就是把光速做好,然后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刚好上班的时候,他的员工在门外的时候很吵闹,但是进来的时候马上就很安静了,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是灯光。所以实际上就是这样的。
徐庆辉:有一个项目刚刚忘记跟大家分享了,这是一个商业项目,相信老广州都知道这座烂尾楼,我们就他做这个设计的顾问,这个设计是完全由建筑师做的,他们只是说这里要这种感觉,感觉完了告诉业主说需要一个灯光顾问实现这个要求。
我们帮他做室内,室内很多装饰设计已经做了这些造型,我们要做适合这样的造型,这就是刚才施总提到了,什么地方需要做,像他提到的上面需要不到100的筒灯,而且是节能灯,我看了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个是最高档的地方,后来我跟他沟通了之后,他们说其实是乱写的,他说他知道有灯光顾问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就是刚才罗老师说的自己懂一点的,然后很放心的交给灯光设计师做的,所以我就告诉他这个要怎样做的。包括商场的中庭,他有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就是在这个中间做一个有造型的天花,而且在这个里面他希望是彩色的,他希望把这里营造成一种很快乐的氛围。
然后在这种有地花的地面,如果再打出一些光斑的话就太乱了,所以最后这里的设计师是一种比较均匀、照度不是太花的,这种地花是会闪闪发光的,所以一定要有比较强的光表达,你用节能灯的话是表达不出来的,所以最后是用了这个小功率的灯,但是造价可能比较高,我接下来要做的是说服业主接受这个造价。业主是坚决不用德国、意大利的产品,他就是要求是国产化的产品,但是国产贵国产,还是进口品牌,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进口品牌是在中国生产的,所以现在很多东西,包括这些理念用的LED、桶灯等都是没有问题的,包括这些扶梯里面都是有装饰的灯光的。
这个现在正在做样板,1:1的样板在他另外的物业里面做,然后做出来的第一文稿不满意,例如这个玻璃他要求整个变颜色,我告诉他必须在里面密密麻麻的排满LED点才可以,但是他不信。现在在把玻璃拆下来,但是他觉得拆的话,上面有很多广告钉很难看,那么我就告诉他怎么去检修,怎么去买便宜又品质好的产品,今后怎么检修、维护,很多事情是我们照明顾问要做的。这个照明设计他说要变色,只要不违反原则的事情就听他的,他如果说这个要用很多LED往外照是肯定不行的。
这个是中庭的穿栏,这个柱子跟天花的留板是旋转的,这个设计是结构的设计、安装的设计、产品的选择,这个东西该怎样去买、怎样去招标我们会告诉他,但是如果投标的人都投不中的话,我们有一个打底的可以告诉他某个型号可以用,这就是我们顾问的工作。
罗思敏:我自认为是照明设计顾问,但是我跟徐先生不一样,我所谓的顾问其实还是做照明设计的,因为国内现在的灯光发展有一点太快了,快到没有一个正常的程序,所以才产生这样的问题,但是国外实际已经很正常了,例如设计师设计了一个空间,他需要的吊灯费用预计是13500万美金,然后灯具部分让我们在想要做的灯具外面划一个虚线,就是说你需要多大的空间来做这个灯具,但是灯具的外形让他们来做,这个国外很多设计师都是这样做的,因为他们想控制他们想做的感觉,就是说他们有他们真正要的。但是我们这里是不一样的,这一块你的专业知识是比他好,这些建筑师不一定不懂灯光,真正讲的时候你可能专业只比他多一点,但是国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们的分工很细。
HBA就是一个最实际的例子,例如他们要照明顾问,要各种顾问,甚至要艺术顾问,就是帮你选画的,他会先选好一批在国外找的画,然后让国内的艺术顾问去深化这一块,就是说他们可以做的工作有很多,他们会把每一块分的很细,这些是未来的趋势,室内设计师是这样的。那么十年后灯光设计师又出来了,这个角色跟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师是不一样的,他们思考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生存的空间。
当然国内有一个所谓的资质认证,就是照明设计师认证,他们要求是一家公司必须配1-3个,然后第二点是注册资金大概是500万,第三点是年营业额的设计费要2000万以上,这个估计没有哪一家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最大的差别让你觉得很不合理的,就是告诉大家这个将来是很无法认证的,这个目前还没有解决。
讲到电气这个事情,我个人比较不赞成电气跟设计师一起做,刚才说专业的分配,实际上正常的是照明设计做完之后把图纸交给设计院,然后看一下有什么问题,但是这这部分可以做到的一半都没有,还有在你施工没有做完之前他们就进来了,这个角色是介于灯光跟电器之间,所以这三个之间的关系没有解决好的话一定出问题。
至于根据说买卖这件事情,国外有没有这样做?有,前提是这个市场很成熟的时候,在美国的做法是例如前面提到的,其实陶瓷也是一种服务,在美国这种所谓的供应商,他们是代理很多的,他们纯粹做这种事情,那么做到的你只要打电话给他,你告诉他什么他就可以知道这个是什么项目,他们速度很快的,这个是国内目前没有做到的,所以我个人倾向就是说服务第一、品质第二,品质稍微差一点的话,服务其实是可以弥补这一块的,所以这一块我们还是比较倾向于设计归设计,然后买卖归买卖,这个有相当大的好处。
其实我相当大的感受是在北京的时候,业主跟设计师是很熟的,所以我觉得当设计师很愉快,因为很受重视。我觉得这个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一点,所以尽量说专业归专业,买卖归买卖。最后一点设计费这个8-10万的要求,这样的设计费是可以接受的,实际上国内外最大的差别是收费标准,这个不适用国内,偶尔使用设计师的10%,问题是我强调的是国外的费用,例如在北京的一个项目,像他们设计的一个项目是2000万,所以灯光设计费可以有200万,这个在国内就非常困难,但是我觉得由甲方付费是最好的,包括我们的室内设计师是一样的,他用我们的报价报给甲方,砍完之后双方都同意我们一起做,然后费用由甲方一起出。
当然最后我们会有很多争执的部分,但是最后一定要决定用什么方式,争执到最后我们要看是谁出钱的,灯光设计师怎样说都是替他们服务的,所以你必须达成室内设计是很建筑师想要的设计,除非他们的设计做的太差了,那么你必须反对他们才有你的理由。根据的部分国内还是比较好的,我们看大厂仿小厂,一些小代理商都会说这个比较贵什么的,可是回来发现为什么大厂仿他们,后来他们根本不抱怨了,因为他们品质确实是做到那个程度。然后到酒店这一类的还是很多的,很多专做设计的公司就会用,这也是仿了国外的,所以基本上是互相借鉴。
国外有一家公司是专门做装饰灯的,现在市面上仿的很像爆炸的那种感觉,这个在国外是一千多块,远看没有什么感觉,近看是差很多的。然后有一个杂志说了一起仿冒的事情,他们搜集了市面上几十种东西,他们说这些是仿的,那么他们说与其跟他们打官司,还不如做好的产品让他们追,我觉得这个是国内目前厂家需要去追求的目标,当然不能仅仅为了赚钱。我想国内的灯具还是会越来越好的,因为我早期是不用国内灯具的,最重要的是国内的一些产品慢慢变好了,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是挺好的,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徐庆辉个人博客: http://8033.blog.alighting.cn/
施恒照个人博客: http://6746.blog.alighting.cn/
罗思敏个人博客: http://www.alighting.cn/Columns/15836.html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