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逐鹿海外 该营销“亮剑”了

2007-06-06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鞋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成功营销》的“海外营销”专题,没有选择联想、TCL、明基等传统营销风格的企业,而仅仅抓住中国营销界的

曾几何时,TCL、明基、联想、中海油等等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何其热闹!但浮华之后,人们发现,到头来大多数并购还是没有逃离“只捡到芝麻”的落寞。  

中国企业的海外机会在哪里?

  早在海外并购风气日盛的2005年,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与中国》一文中指出,中国企业拥有“跨越式”的发展机遇,“但关键不在于产品品质或低成本,而是在于营销能力”-在新技术、新媒体浪潮引发的营销革命中,西方企业正在竭力从昂贵而陈旧的营销系统中脱离出来,同时它们发现这种变革阻力极大。

  “如果在下一个十年中,中国企业能够掌握营销传播工具,它们将真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行情 资讯)泉,而不仅仅是处于低成本意义上的供应链的一环。”

  可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的挑战和机会,给了能够顺应新媒体革命带来的国际性“营销革命”浪潮的中国营销人。

  而在外国人的视角里,中国营销人的国际化显然不够。在《扩张海外 反哺本土》中,任跨国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何德高先生(Ron Haddock)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市场里很多行业领袖不是中国公司?“这是因为跨国公司通过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获得了中国企业引以为豪的低成本优势”,而中国营销人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惟一的办法,就是“走出去”。

  在“比外国人了解中国,但比中国人熟悉外国”的拥有跨国运作经验的国人眼中,营销人“走出去”更为迫切。另一篇文章《品牌国际化是一种体验》里,陈一木丹女士指出,中国营销人的国际化,最大的障碍不是语言,也不是知识,而是缺乏体验。“如同一个去美国旅游过的人,和在那里居住生活过的人,对当地的体验截然不同一样”。

  但遗憾的是,在“走出去”的浪潮里,大多数中国企业都陶醉在“并购成功”的光环里,没有真正做好营销的“落地”工作。与市场脱节的结果,就是随之而来的“重重一跤”。中国企业在营销上真的没有机会吗?新技术革命已经给中国营销人带来了空前的“后发机遇”。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