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亢利 和谐亮化防光污染(组图)
摘要: 阿拉丁照明网特地对陈亢利老师进行了专访,听他介绍“城市环保”研究课题,谈及城市光污染及和谐亮化等问题。
作为国内绿色照明和城市环保等研究课题的专家,陈亢利老师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及观点值得行业内人士关注学习。阿拉丁照明网特地对陈亢利老师进行了专访,听他介绍“城市环保”研究课题,谈及城市光污染及和谐亮化等问题。
“城市环保”:复杂的综合课题
阿拉丁照明网记者吉祥:您曾多次出国就“城市环保”课题进行访学研修,可否介绍一下“城市环保”研究课题包含的主要内容?结合您出国研修的经历及从事国内研究的经验,您认为东西方在此课题上的观点有何区别?
陈亢利:环境问题就是由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产生的。尤其中国近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带来了许多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城市环保”应该包含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几个方面,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更不简单是环境保护部门一家的事。
无论在观念和实际做法上,从思维方式到思想方法,从经济发展模式到社会管理体制,中国和欧洲在此课题上都有非常大的差异。
欧洲的政府官员必须考虑为纳税人(选民)干什么,而我们的许多工作都是做给领导看的,根据领导的好恶决定怎样做;欧洲强调的是部门协作及伙伴关系,而我们强调多的是齐抓共管,导致职责不清;欧洲做事讲究法规先行,依法办事,而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临时会议,拍板决策;在欧洲要求尊重个体,尊重差异,而我们会照顾大多数,要求大家识大体顾大局(有可能牺牲局部);在欧洲能够做到资料共享,而我们的许多研究低水平重复;欧洲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系统的正常持续,做事用的是渐变的方法,而我们急于改变落后的现状,用的是革命的方法,有可能“交学费”。 具体工作中,他们认为城市环保是城市政府的事,而我们往往认为那是环保部门的事。
苏州人民桥
防治光污染:呼唤科学的光环境管理
阿拉丁照明网记者吉祥:防治光污染、城市的光环境健康是否为“城市环保”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是,您认为它占多大的比重?陈亢利:防治光污染、保障城市的光环境健康是“城市环保”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光污染使得人们失去了本来的自然夜空,还影响到天文观测;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浪费能源,改变城市环境和城市气候,对人和动、植物以及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光污染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同时,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过分亮化的夜晚照明还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费浪费,进行光环境研究,进行科学的光环境管理,这是国家迅速城市化发展的实际给城市环境科研、管理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苏州著名景点:蛇门迎辉
三层含义:定义光污染
阿拉丁照明网记者吉祥:其实目前国内的许多研究者、设计者也注意到了光污染的问题,并对光污染进行了各自的理解和定义。因此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尽相同的“光污染”的含义,您所定义的光污染是怎样的?
陈亢利:我给出的光污染的定义是:光污染是由不合理的人工光照或者自然光的不恰当反射导致的违背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或有损于生理与心理健康,或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包括可见光污染(如眩光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等)、红外线污染和紫外线污染等。该定义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不合理的人工光照或者自然光的不恰当反射”,这是过程或者原因的描述;二是“违背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或有损于生理与心理健康,或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是结果或危害;三是主要分类举例。
苏州著名景点:觅渡揽月
规避光污染:和谐亮化为要义
阿拉丁照明网记者吉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着手进行城市亮化工作,在道路、园林、建筑等方面都努力以灯光效果塑造城市夜间形象,您如何看待城市的亮化工程?从“城市环保”的角度出发,您觉得我国在开展城市亮化过程中需要如何注意、规避光污染问题?
陈亢利:我感觉许多地方的亮化工程首先是一个形象工程,一个面子工程。在城市发展的较低级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城市政府无力更多地关注照明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尽可能地解决有无照明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休闲的时间多了,政府也有能力来解决不够亮的问题了。尤其在商业区和主要街道,为了显示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烘托城市繁荣的气氛,表示政府在关注民生,亮化工程应运而生。就象一个人在突然暴富之后,穿上了名牌服装,佩带了金银首饰。然而,极有可能服装首饰与穿着者的体形、职业要求矛盾,甚至服装首饰本身相互不配。尽管是名牌服装和高档首饰,给人带来的却是滑稽的感觉而并非美的享受。
我认为在开展城市亮化过程中必须注意和谐问题。首先是照明的“度”的问题,不够亮不好,但并不是越亮越好。要根据光照目的和所在的城市区域(功能区),选择不同的光照方式及照明的亮度和照度;其次是顾及被照后的局地环境必须与周围环境协调,不能造成光环境的冲突,引起相邻区域的光妨害;还有必须注意夜间照明设施的颜色、造型等,尽可能让它在昼间时与周围环境和谐,不能使其成为昼间的视觉污染物;更高的层次是注意光的文化表达,运用不同的照明来塑造不同的氛围,表现不同的地域文化含义。
苏州城市和谐亮化
专家介绍:
姓名: 陈亢利
所在地方: 江苏苏州
个人简介: 1963 年8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大气所,硕士学位。1999—2000年在德国柏林工大、汉堡噪声研究所等处就“城市环保”课题进行访学。1988—1998年在陕西省宝鸡市环保局(建委)机关及下属单位从事环境保护技术和管理工作,现在苏州科技学院环保系进行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物理学、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科研及教学,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栏文章:
· 浅议苏州市夜间照明与地域文化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