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照明 > 正文

【不能忘却的记忆】光是观众与历史文化沟通的媒介

2015-08-24 作者:陈小丽 来源:阿拉丁新闻中心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阿拉丁照明网博物馆细分频道8月特别策划主题【不能忘却的记忆】,特邀多位照明人分享精辟点评。本篇特邀广东晶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伍必胜先生,聆听其关于博物馆照明的真知灼见。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近来镌刻着“岁月”的博物馆成为市民们参观出游的热门首选。

  那么,如何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在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和光环境下大放异彩?如何运用光的语言营造达到展品之间的相互呼应?针对上述问题,阿拉丁照明网博物馆细分频道8月特别策划主题【不能忘却的记忆】,特邀多位照明人分享精辟点评。本篇特邀广东晶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伍必胜先生,聆听其关于博物馆照明的真知灼见。

  伍必胜

  广东晶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国家注册高级照明设计师。1996大学毕业,进入WAC中国工厂,从基层检验员开始,不断提升,成为公司高层技术管理人员。2007年进入EGLO中国工厂,担任总经理。2009年至2012年期间,与朋友合伙创立JaB照明品牌,定位于博物馆与高端酒店照明,担任总经理。2012年创建晶谷科技,决定专注LED博物馆照明领域,三年来完成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博物馆项目,获得同行赞誉。2015年引入英国顶级博物照明品牌VC Lighting,与晶谷科技品牌组合,深耕博物馆照明领域。

  众所周知,博物馆的光环境也已经成为衡量博物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照明对博物馆意味着什么呢?广东晶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伍必胜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展示空间,观众在这里了解文化,接受熏陶。博物馆照明应该为这个功能服务,好的照明通过营造舒适,安静的氛围,让观众与文化历史“交流”。在这里,文物述说历史。光,成了观众与历史文化沟通的媒介。

  在伍必胜看来,优秀的博物馆照明能使观众流连忘返,因此,照明对博物馆的整体发展有推动作用。多年从事博物馆照明的经历让伍必胜感受颇深,他坦言,“以前,去博物馆做改造时,里面空空如也。现在,我们却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博物馆前面排队参观,有年青人,也有家长带着小孩的。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照明从业人员的责任会更重大。”

  在采访过程中,伍必胜一再表示,有灯就会有照明环境,但要营造一个好的照明环境就不太容易,尤其对于博物馆这种高要求的照明空间,要营造优秀的氛围,工作更多。“从个人经验来看,与业主、设计师(建筑、室内)充分沟通很重要,在此基础上注重体验,做好设计调试,才可能达到要求。”

  伍必胜强调,照明是为博物馆的功能服务的,博物馆有“文物搜集、保管,展品防护、研究,教育、观赏”三项基本功能。“因此,好的博物馆照明首先应该具备文物保护的功能,照明要过滤有害的红外,紫外辐射,同时控制光照度,因为可见光对部分展品也是有伤害的;其次,要确定合适的色温,显色性,使展品能够清晰,逼真展示;最后,应通过控制眩光,对比度,均匀度等,营造柔和、舒适的光环境,让观众静心观赏,流连忘返。”伍必胜如是分析道。

  伍必胜直言,“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博物馆照明是否成功,要看两个方向:一是让业主或馆方是否认为展品在展示之外,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管理维护是否方便;二是人们是否乐于参观,氛围是否舒适,让人易于接受知识教育。”

  当前,有很多人表示自然光与人工光的融合运用将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照明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向,伍必胜认为这一种观点值得商榷:“人是喜欢自然光的,而且它的变化与人的生物钟相适应。自然光在博物馆除陈列区,库房区以外的空间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些空间引入自然光,作为人们从陈列区到室外的一个过渡空间,有益于视觉适应。随着LED产品的应用,控制更加灵活,为人工光与自然光的结合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对于陈列区与库房区,自然光还是难以控制,在库房区,展品损坏得比较严重的,一般都是在窗户。因此,在这些空间,考虑自然光应用时,有很多东西要处理:首先是照度,色温,变化都非常大;其次它的有害成分,它是人工光的很多倍,需要过滤;最后自然经过柔化以后,引入陈列区,只能用作环境照明或补充光,不能直接打到展品上,这会使陈列照明变得平实。故在陈列区与库房区,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结合是否会成为主流,个人持谨慎态度。”

  伍必胜告诉记者,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2015年3月2日司法部发布了《博物馆管理条例》,这对于推动博物馆产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打造高质量的博物馆,势在必行。

  谈及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时,伍必胜回应称:“一方面是人才奇缺,尽管国内如徐华,张欣,故国剑,蔡中武等老师在这些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但还是很缺,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博物馆照明设计师;另一方面就是参与问题,在前期与馆方,设计师的沟通,让照明在前期介入,越早越好。”

  展望博物馆照明的未来,伍必胜表示,最近智慧博物馆很热,也有了一些案例,这可能是一个趋势。“就照明而言,我们去年做过的中国版画博物馆,与做控制的公司合作,实现了智能管理,馆方很高兴,原来开关及维护都得到现场,现在移动终端上就处理了。因此,对于照明未来的发展,我们认为会越来越关注观众的体验,管理者的体验。”伍必胜最后补充称。

  进入博物馆照明频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