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夜景|景观 > 正文

【高“灯”亮节】NO.1 国内各地特色年俗灯

2013-03-01 作者:夜景|景观照明频道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夜景|景观照明频道2013年第二期策划——高“灯”亮节,带您看看国内不同地方不同特色的年俗灯。

  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这是为庆祝元宵节顺理成章的事情。人们为庆祝元宵佳节,为准备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元宵,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春节,各具特色的景观灯亮相,或与当地历史相应,或与当地民俗相称,或与当地人文相宜。

  夜景|景观照明频道2013年第二期策划——高“灯”亮节,带您看看国内不同地方不同特色的年俗灯。

  >>>>>岭南 添灯寓意“添丁”

  过年的时候,许多户人家的门口对联横批都有“添丁发财”的字眼,意思是添男丁,发大财。“添灯”在岭南传统年俗里面寓意“添丁”。假如某家在这一年里添了男丁,按习俗,每逢正月十二的时候,会举行“添灯”仪式。村里的村长会统计该村当年所生男丁的人数,然后组织男丁的家长一起提前商讨挂灯的事,并订购各种各样的新颖花灯,在正月十二的时候统一进行“添灯”仪式。

  “添灯”的风俗分为“开灯”和“结灯”,其中“开灯”是指男孩出生后的第一个正月初一,家中长辈要为他在祠堂里挂一个灯笼祈福。一直等到正月十五那天,再将花灯升天,就是“结灯”。

  “添灯”仪式都格外隆重,村里会组织醒狮附随,从祖宗祠堂开始一直到神坛古庙都要挂灯,往往当年最早出生的男孩家是挂在祖宗祠堂的,并且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必须举行“盘灯”仪式(降花灯下来焚烧掉)。但是挂在村里排楼的花灯则会安排在明年的大年三十才烧,其他神坛的也一样,至于什么原因,据一些老人家说这样能祈祷所有在这里走过的新婚恋人以后都能添丁(村里的每一对新婚夫妇,结婚摆酒的时候都要从这道排楼经过)。

  “添灯”的风俗发展到后来,各地方的时间有所差异,但是其寓意依然。时代在进步,习俗也在翻新,现在无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家里通常都会添灯。现今为家里添灯亦有期盼寓意“添丁”的美意。家人朋友结婚或有新生儿,都会选择美好的灯相赠,寓意新婚早日添丁。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 夜景|景观照明 频道

[NT:PAGE]

  >>>>>豫北古城安阳“崇义犁耙灯”

  在豫北古城安阳后崇义村,每年春节村里的老百姓都要用耕田的木犁、耪地的长耙、播种麦子的木镂、扬场用的木锨等农具为主要材料,精心彩绘和搭建的过街牌坊式灯饰景观——崇义犁耙灯。

  崇义犁耙灯

  “十耧十耙六张犁,两张木锨两杆旗”这幅简洁的对联,生动地描述了犁耙灯的用材。崇义犁耙灯从除夕入夜点起,正月十六白天卸架,半个月灯火通明,好不热闹,正月初九古庙会和元宵之夜为高峰。观灯赏景者为最多,村民观灯赏景的场面几乎到了倾家而出、锁门闭户的地步,那高兴的心情,丝毫不亚于逢集赶会过大年、除夕之夜看春晚。360盏灯就是一年360天,就是360个祝福心愿,夜夜灯火辉煌,美事喜事不断。

  360盏崇义犁耙灯

  高高在上的一架灯火里,犁对犁,耧对耧,耙对耙,一幅春耕大忙的景象、田园农耕的壮美图画!犁耙灯带给乡亲们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触景生情,让人们想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者春种秋收、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唤起世人对粮食的珍惜。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 夜景|景观照明 频道

[NT:PAGE]

  >>>>>陕西“闹灯”

  月里来闹花灯,家家户户迎新春,形形色色的闹灯构成了陕西年俗的一大景观。

  西安正月十五“张灯”,可上溯至汉代。正月十五日,古代称这一天为上元节,这天的晚上称“元夜”,亦称“元宵”,汉文帝每到这一天晚上,即令张灯结彩,并出宫赏灯,与民同乐。从此,西安元宵节张灯的传统就兴起了,它显示了人们能够过上“文景之治”那样的社会安定、丰衣足食的好年景,并一直流传至今。

  在陕北,正月十五要“转灯”。各村镇都在空地上搭好九曲方阵,人们都去“转九曲”,又叫“转灯”。九曲方阵由361根高粱秆栽成一个方阵图,秆上挂着367盏油灯(现已换成彩灯),方阵没有重复路途,有人把它叫作九曲黄河阵。入夜,锣鼓唢呐齐奏,就可以转九曲了。“转九曲”从正月十四一直到正月十六,连转三晚。当地有一种说法,“转九曲”活九十。

  转九曲

  “打花”也是灯节的一个特色活动。这是一种土制烟花,把铜和铁溶化成铜水及铁水,再倒在放有湿沙的木板上,一齐抛向天空,在向下坠落时,将其打散。这种古老的烟火比之现在的一些烟花更有情趣。

  花灯是陇县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花灯造型奇特,有天灯、龙灯、八卦灯、花篮灯、花鼓灯、蟾蜍灯、白菜灯、红纱灯、火罐灯、走马转灯、串珠彩灯等等。春节期间,亲友互相拜年要互赠花灯。舅舅给外甥送灯,一直要送到十二岁,最后一年的送灯叫“完灯”。正月十五灯节,热闹之极,街道上万家灯火,灯市把县城装点得五光十色、火树银花,买灯、观灯的人流熙来攘往。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内悬天灯,门上挂门灯,连住在楼房里的人家,也要把灯悬挂在阳台上。孩子们成群结队挑灯走街串巷,叫“游灯”,而大人们则提上火罐灯、带上供品到祖坟祭祖,叫“祖茔挂灯”。温州的过年习俗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文化。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 夜景|景观照明 频道

[NT:PAGE]

  >>>>>浙江台州市玉环县: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鱼龙灯

  “鱼龙灯”在玉环已有38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末清初,当地渔民在丰收季节扎灯、舞龙,便是海岛玉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至于“鱼龙灯”的起源,有的说是当年民族英雄戚继光为诱敌上当、扫平倭寇,而鼓励群众扎舞“鱼龙灯”,制造欢庆假象;也有的说是当地渔民期盼丰收,塑造捕获物的形象,以体现立志征服大海的愿望。

  “鱼龙灯”表演通常由30至40人组成,配以两条龙灯、十四条鱼灯。在“鱼灯”起舞前,都以鼓乐演奏为先,接着“鱼龙灯”随着音乐节奏或上或下、激昂腾跃,把渔民豪放气质和淳朴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舞“鱼龙灯”的表演中,“鱼龙出宫”、“双龙戏海”、“龙腾鱼跃”、“鱼跳龙门”、“喜归龙宫”等阵势,便是渔民出海打鱼时与风浪抗争场景和喜获丰收情怀的真实写照。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 夜景|景观照明 频道

本期策划链接:

【高“灯”亮节】NO.2 灯会灯光秀描摹夜轮廓

【高“灯”亮节】NO.3 春节灯饰何去何从

【高“灯”亮节】NO.4 陶倩:结合声光电“讲故事”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