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评测 > 产品评测 > 正文

从Philips Hue和Yeelight看智能照明现状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17-06-20 作者:瑜公瑾 来源:行家说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借着看用户反馈、产品调研以及竞品分析的目的,我把 Amazon 上 hue 的评论都看了一遍,有些有趣的东西,跟大家分享一下。

  App

  这个也是抱怨的大头,但我深知做产品的不易,用户类型太多了,你几乎没办法做一个产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 hue 的策略是让第三方来做。当然有利有弊,hue 是省力了,然而用户用起来那是相当的不爽,玩好一个灯得下十几个 App.

  另外 hue 官方 App 出来 2.0 版本,但是依然保留了 1.0,可见对 2.0 本身也不是太自信。宣传上说 2.0 版本更加符合人类直觉,有了房间这样的灯组概念,更容易把灯聚合在一起。

  但相反的,却延长了操作路径,1.0 打开 app 就能切换场景,而 2.0 需要选中房间,点击场景,再选择场景,路径更长了。而且自定义情景功能变得非常薄弱。

  实际体验过程中 hue 2.0 确实不太好用,操作太麻烦了,不过都用了 hue 了,还有几个人会去通过 App 控制灯光呢?

  关于 yeelight

  yeelight 发布了一款新的吸顶灯,售价300 多,众筹的效果还不错,短短几天时间内已经有 200 多万的销售额。也细看一下 yeelight 的产品库,彩色灯泡/单色灯泡/灯带/床头灯/台灯/吸顶灯。

  跟他们的团队一直有接触,他们也在苦恼硬件卖出去以后产生不了更多的价值、用户激活量少怎么办?但现在细想 yeelight 的目前的产品布局,已经比只有一款床头灯时好很多了。

  首先他们的产品都有一个共性,简单、物美价廉、易安装(电子消费品路线),小米渠道这个就不说了。有意思的是看他们新产品占领的位置,床头、书桌、房顶,已经占据了几个最重要的活动空间的灯光位置,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打法。换句话说,在灯这个领域,yeelight 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是个颇有知名度和信赖度的品牌了(虽然很多时候消费者通常会认为那是小米的产品,但那又何妨呢)。

  对比 hue 和 yeelight 的产品路线图

  对比一下,hue 目前的产品库可以分为四大类,光源/开关/传感器/灯具。而 yeelight 则以灯具为主(虽然是从光源开始做起)。至少 yeelight 在家居领域里是踩对路线了。

  经过我的观察,这跟中美两个地区的用灯习惯/用户/户型都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欧洲多使用点光源,习惯在各种地方摆上一个台灯(里面带球泡那种),这可能跟他们过去一直使用烛台这种照明方式有关。而国内目前的家居户型一般以吊灯和吸顶灯为主。另外一个就是动手能力,这个能力不是说没有,中国用户就是比国外用户懒一些(这个从宜家的使用情况上就可以看出来),装个灯泡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叫物业代办,而 yeelight 之前走的大部分都是免安装的电子消费品路线,无疑是比较符合中国用户这个群体的(当然这中间有小米产品很大的影响)。

  yeelight 困境

  yeelight 出的台灯很不错,可谓是灯里的现象级产品,但依然面临着困境。电子消费品都有自己的销售寿命,新品推出一段时间后,热度就会下降,导致流量也开始下降。而 yeelight 目前已经出的几款单品,把容易安装的位置都做了,接下来就要考验创新力,而这无疑这会越来越难。

  观察 yeelight 的官网发现已经将页面全部英文化,并且已经跟 Alexa 和 IFTTT 平台对接,应该是在市场上的水平扩展,即主力型产品还是那几款,但是售卖到各个国家地区去,这也算是一种突围路径。

  软件是核心竞争力

  灯这个东西,硬件实际上门槛并不是那么高,软件才是核心。但软件的问题在于,市面上没有一套成熟的软件应用,完全是处于摸索阶段,比如商业照明、城市照明、农业照明。

  之前看到一段对照明未来的想象还挺有意思的

  智能互联的路灯可以在数以百万计的设备间传输数据。路灯中的传感器可以扫描道路和人行道,向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标准化的场景信息,辅助车载传感器,共同提高行车安全。

  空间的稀缺性迫使城市向地下拓展,而能够模拟自然光、提升舒适度的照明产品使得各类空间之间的无缝衔接成为可能。同时,智能互联照明系统发送的位置信息能够引导无人机递送货物;而感应式照明墙则展示了照明的艺术性,能够促进市民互动,激发创造力。

  一些现状

  AI 的再次大火,对所有智能家居品类下的产品都是好事。如果连 AI 都救不了智能家居的话,我实在很难想到还有什么可以。

  就我们自己做过的项目而言,智能照明在一些小商业领域比如餐厅、餐吧、酒吧以及一些生活馆里已经被证明有非常大的需求,且用户反馈良好。如何快速复制以及在有限品类下驱动,还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就中国的用户而言,家居方向,如果能和房地产公司合作,那是再好不过了,毕竟现在做的都是精装房,可以直接把硬装部分的灯具布完,省去了消费者购买安装这一环。但跟房地产公司接触下来,他们仍旧有自己的担忧,比如对「第一次吃螃蟹」的恐慌、比如如何售后服务、比如产品稳定性,这些都还需要时间去慢慢耕耘。但有一点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开放商已经愿意在样板间试用了。

  除了功能以外,如何让用户感受到智能照明的价值,是每家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