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爆发式的城市亮化热潮背后 要么整合,要么被灭掉?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18-01-04 作者: 来源:《阿拉丁·设计》杂志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8月底,《阿拉丁·设计》走进泉城济南,先后走访了金环宇景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昕晨光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欣成环境艺术有限公司、山东清华康利城市照明研究设计院、山东万得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畅谈全球及国内照明行业发展形势,揭秘工程公司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8月底,《阿拉丁·设计》走进泉城济南,先后走访了金环宇景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昕晨光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欣成环境艺术有限公司、山东清华康利城市照明研究设计院、山东万得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畅谈全球及国内照明行业发展形势,揭秘工程公司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冯纪君 济南昕晨光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晔 山东欣成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川 山东清华康利城市照明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刘元辉 山东万得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观点】

  冯纪君:“现在很多路灯已经和智慧城市结合起来了,咱们的景观亮化也应该融入进去。”刘元辉:“最关键的变革是爆发式的市场需求。”

  曾川:“产业经营做到一定程度,必须跟资本结合,这样才能有质的飞跃。”

  现在照明行业最突出的几大变革是什么?

  苏晔:我感觉近年来景观照明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理性,不像以前只追求亮,现在包括市政项目、地产、文化旅游、酒店等等,都很明确要追求艺术性。另一个变化是,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两级分化。由于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足够强的公司才能承担,因此这些公司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小项目这一块,还处于恶性竞争的阶段,很多企业会在竞争中被消灭掉。

  冯纪君:照明行业以前只追求亮,哪个地方最亮,那个地方发展得最好,现在知道要追求艺术性了。但是在现实中,过度亮化的情况依然很多,导致光污染严重。原因是政府没有介入,没有标准,所以行业处于一个无序发展的状态。以后,政府应该会更多地介入进来。比如现在很多城市都开始做照明规划方案,开始有照明科了,方案要经过报批才能执行,项目要验收通过才能投入使用。另外,我们下一步还要解决亮化融入到智慧城市的问题。现在很多路灯已经和智慧城市结合起来了,咱们的景观亮化也应该融入进去。

  刘元辉:最关键的变革是爆发式的市场需求。尤其是G20之后,各地政府都对夜游经济重视起来,还派了人去杭州参观、取经。其实对于政府来说,投入这么点钱去搞城市亮化,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爆发式的城市亮化需求。大家基本上都公认,从现在一直到2019年,应该是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很多公司都在想着合并,尤其很多上市公司,都忙着搞收购搞兼并,就是为了抢占地盘,趁着照明热潮多淘金,然后让自己的市值更快地增长。比如利亚德集团就是一个典型,它现在收购了很多公司。

  另外还有一点,10年以前,或者是20年以前做灯光,只要亮就行了;现在做灯光,首先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然后再把它的历史文化融入到灯光中,也就是说要做成艺术灯光、文化灯光。

  曾川:我觉得主要有三点变革。第一点,LED的广泛运用,让景观照明行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质变。第二点是工程公司和资本的合作,现在很多EPC、PPP项目都需要资本去撬动。第三点就是跨界合作。我觉得照明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我们不仅学照明,还要学建筑、景观、规划、空间、技术、雕塑等等。所以说,要把这个行业做好,我们一定要跨界,相关技术的融合,提升了照明行业的作用,拓宽了业务模式。

  如何应对行业的变革?

  刘元辉:首先,我们正在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来加强企业宣传,让大家更了解我们这个品牌;第二就是要打造自身的硬实力、软实力,把平台做大做扎实;第三,布局全国,目前我们根据市场的需求,已经在全国设了30多个分支机构。

  曾川:我们去年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企业发展战略:以产业经营为体,即完善全产业链,包括前期的咨询,规划和设计,深化设计和施工,以及后期的运维;“两翼”,一个是平台,一个是资本。

  为了迎合新的市场发展,公司今年进行了事业部改革,业务部提升为事业部,加大了独立自主经营权,目前公司已经组建五个事业部,在设计中心、工程中心、财务中心、行政中心、营销中心等公司五大中心的支持下,通过利润分成的方式在企业这个大平台上运转。这种平台化的管理,提高了部门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意识,大家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资本方面,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不能一味地低头拉车了,需要抬头看路,产业经营做到一定程度,必须跟资本结合,这样才能有质的飞跃。以前工程公司靠的是自有资金,这几年需要垫资的项目越来越多,可能干了两个项目就全搭进去了。我们去年合同签了4个多亿,很多项目都需要垫款,资金非常困难,只能临时想办法去融资。今年我们有幸和洲明合作,通过资本的撬动,去提升我们的全产业链服务。把资本引进来以后,我们可以做各种形式的孵化,可以是企业内部事业部的孵化,或者外部的人才孵化,利用公司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把资本和产业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观点】

  冯纪君:“咱们现在的城市灯光设计,你只要看一个就够了,因为全国都一样。”

  刘元辉:“我觉得企业的利润应该从方案的创意中来。”曾川:“盈利的关键还是在于商业模式。”

  有参与PPP项目吗?对于这种模式怎么看?

  苏晔:别的行业好多年前就已经出现PPP项目了,咱们亮化行业近两三年才有。山东真正做PPP项目的公司不超过5家,像我们这种小微企业是不会直接参与的,一般是由大包公司转给我们。三年前,我觉得业内没人会做PPP,因为那时灯具质量不允许,现在已经可以质保5年了。未来,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会接受这种模式,你不接受也不行,它是主流。

  冯纪君: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相对来说是个小行业,不适合做PPP。咱们几亿的项目跟别的行业的PPP项目一比,根本就不算大项目。所以,不要人家做,我们也追着做。像以前的EMC模式,现在有几个做得下去?大家还是不要把这个行业太扩大化了,毕竟它是一个依附性很强的行业。现在整个亮化行业主要还是靠政府的推动,那些大项目都是政绩工程。其实,咱们现在的城市灯光设计,你只要看一个就够了,因为全国都一样。我希望媒体能倡导一些正确的观念,希望政府能停止无序建设。不过政府的动作一般来说都是滞后的,都是建设之后再治理。现在我们山东有了一个光环境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以后就应该一边建设一边治理。

  以前大家都认为工程是一个暴利行业,随着市场逐渐透明化,工程行业是否进入了薄利时代?

  刘元辉:我觉得不然。从企业角度来说,一个项目要想赢利,不能光靠卖产品,不能只靠低价策略,而是要有一些软实力,提高附加值。我们在和一些国内大公司的合作中就发现,他们的做事风格,他们的创意的价值和一些小公司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企业的利润应该从方案的创意中来。

  苏晔:无论政策和市场怎么变,我们只要跟着变,影响就不是太大,利润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如果行业能进入一个有序的状态,那就是最好的。

  曾川:与以前相比,这几年可能相对薄利,但排除掉市场的影响,我们依然有办法去提高自己的盈利。我觉得真正让我们营利的是我们的商业模式,只要你的商业模式符合市场的趋势、符合企业的发展情况,你的利润永远不会太低。比如说,我们做常规的施工项目可能利润只有7%、8%,但如果是做EPC,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整体会把控得更好,可能利润就可以达到20%,如果再把项目运维加进去,把智慧加进去,可能综合利润就更高了。所以说,盈利的关键还是在于商业模式。

  【观点】

  许法卿:“对于工厂来说,因为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你就没利润了,只能比别人多走一步,比如去做设计施工。”

  曾川:“从去年开始,很多县城也开始铺天盖地地做夜景照明,但是一个10万人口的小县城做个5,000万的照明给谁看?”

  G20之后,全国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夜景提升热潮。据您了解,这一次景观照明的市场爆发点主要是在哪里?热潮会持续多久?

  刘元辉:我觉得,现在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在搞景观照明。首先,每个旅游城市是肯定都会做景观照明的;其次,一、二线等重点城市基本上都会考虑亮化问题;第三,现在很多县城为了营造更好的夜晚生活环境也在积极地做景观照明建设。所以,我预估这波热潮应该可以持续到2019年。

  苏晔:现在市场这么火爆,这是我没想到的。当时这一届领导人上任后,很多项目都停了。后来,G20给中国带来了那么大的影响,给杭州带来了那么大的经济效益,紧接着好多城市都搞起来了。可能大家觉得杭州这么一弄,不仅没事,反而挺好,然后大家都开始学。当然,市场火爆对我们工程公司、灯具厂商来说是个好事,但我还是认为这不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有点扭曲了。我觉得这个火爆期不会太长,最多3年,又会回到一个理性的状态,不会这么无序地发展下去。

  曾川: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做景观照明,它的驱动性很复杂。有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品位;有的是由于政治驱动性,比如换了一个领导,领导要做出一些政绩;有些是因为节日或者重要的活动,比如金砖五国会议;有的是跟旅游有关,或者是特色小镇、智慧城市;还有一些是国家政策导向,比如像内蒙、西北有些重点开发的区域。

  许法卿:面对现在这种火爆的市场行情,作为厂家,我们每个月都在刷新纪录,当然高兴;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理性地分析,为未来做准备。我感觉这种情况会造成企业的人格分裂,你会发现现在好多设计公司、工程公司都忙得要死,工厂里催灯的人把员工都弄崩溃了!这种无序的发展,让我们一边面临着交货的压力,一边面临着环保的压力,真不好过。另外,市场火爆的同时,竞争也更激烈。因为现在市场变得透明了,这对产业链上每一个公司都提出了挑战。对于设计公司、工程公司来说,为了控制成本,他们肯定想着我自己有工厂就好了;对于工厂来说,因为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你就没利润了,只能比别人多走一步,比如去做设计施工。所以行业接下来就是一个混战的局面,企业只能抱团发展,然后越来越走向垄断。像清华康利和洲明科技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

  有人认为,如果国家不再鼓励夜景照明,照明行业就会进入枯水期,您怎么看?

  苏晔:这个问题我年初的时候就考虑过,我觉得大的趋势必然是这样。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如果我们不做好准备,被灭掉的可能性很大。怎么去应对呢?像我干这行这么久了,转行不现实,所以还是要跟别人合作。比如我本身就是清华康利第七设计所的,到时我还是老老实实做我的七所,咱们可以共享一些资源,进行整合。要么整合,要么被灭掉,市场永远是这样,适者生存。

  刘元辉:我觉得政策的扶持是一个方面,但是,原有的市场需求也不可小视。即使政府不搞,老百姓也一样有这个需求,只是说没那么火,没那么大的量,但是这个需求也是持续的。比如很多民营企业,大楼建完了以后,为了提升档次,就要做灯光,只是说不像政府那样,能够拿出几亿、几十亿来做这个项目。

  曾川:我认为,整个照明市场的储量,或者说整体趋势,一定是往上走的,但是目前这波热潮一定会冷却下来,近两三年可能不会太明显,但是过几年应该会回到一个稍微理性的阶段。从去年开始,一些县城也开始铺天盖地地做夜景照明,但是一个10万人口的小县城做个5,000万的照明给谁看?现在很多照明项目和城市发展程度不匹配,太盲目的发展以后会把市场毁了,所以应该回归理性。此外,政策因素也有可能会让这波热潮降温。

  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这个市场需求是有的,因为相比于别的建设项目,灯光,尤其是文旅灯光,投入少、周期短,对于拉动城市夜间经济的效果很明显。另外,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灯光也是一块很大的需求。所以,我是很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的。

  【观点】曾川:“很多城市根本没有合适的观景视角,离得近了刺眼,离得远了看不见,其实是不适合搞媒体建筑的。”

  灯光设计如何从效果实现到效益实现?

  刘元辉:城市灯光设计首先要和城市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比如旅游城市的灯光设计,要结合它的旅游线路进行有效的灯光分配,要把灯光真正融入到旅游规划当中,不能说根据你自己的个性来做。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整个城市的规划。

  曾川:我觉得这是所有照明公司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拿媒体建筑来说,它当然有很多优点,但是问题也不少。第一是观景视角的问题,像杭州、南昌,都有非常好的观景视角,所以适合做媒体建筑;但是,很多城市根本没有合适的观景视角,离得近了刺眼,离得远了看不见,其实是不适合搞的。第二个问题是维护,又分为质量维护和内容维护。先说质量维护,媒体立面的坏灯率非常高,又因为是高楼,所以维护起来非常困难。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内容,内容应该要么唯美,要么有内涵,不能全部变成很丑的广告。咱们要考虑长久的运营,就要考虑内容的质量,要考虑传播效果。

  我想说的一点是,照明其实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为什么我们每次到上海黄浦江都觉得挺好,因为它适合。适合,就是既要顺应行业的趋势,又要符合城市的需求,包括城市功能的升级以及文化的体现。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