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对话工程百强——“渝”你相“豫”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18-03-07 作者: 来源:阿拉丁杂志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正在建设中的郑渝高铁仿佛一条渐渐点亮的“红线”,让郑州与重庆慢慢“牵手”。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兵分两路,来到了“红线”两端的城市——郑州与重庆,探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单位、照明工程公司,深入了解当地照明市场的环境,并对行业的变革、新模式的影响、资本的介入、未来的前景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正在建设中的郑渝高铁仿佛一条渐渐点亮的“红线”,让郑州与重庆慢慢“牵手”。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兵分两路,来到了“红线”两端的城市——郑州与重庆,探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单位、照明工程公司,深入了解当地照明市场的环境,并对行业的变革、新模式的影响、资本的介入、未来的前景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走访单位包括河南新中飞照明电子有限公司、河南省泛光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深圳上筑艺术设计(河南)有限公司、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怡景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市远东灯具照明有限公司。

  郑州

  ▼刘国贤 河南新中飞照明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杜红伟 河南省泛光照明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叙博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照明所副所长

  ▼陈新立 深圳上筑艺术设计(河南)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观点

  刘国贤: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未来的亮化市场潜力非常大。

  李叙博:这几年随着项目越来越多,亮化这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设计费相对其他省份来说还比较低。

  陈新立:如果按初中、高中、大学来划分,我觉得河南省的照明设计水平现在处于高中一二年级。

  河南省的照明市场环境如何?

  刘国贤:这两年河南省正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亮化项目还是很多的,特别是道路照明。而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未来的亮化市场潜力非常大。2016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航空港区获批、米字高铁规划、自贸区获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实施,郑州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快,城市框架也随之不断拉大,今年、明年、后年,这三年将是一个建设的高峰期。

  李叙博:相对全国来说,河南省的照明市场相对落后。前两年,河南省推出了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所以现在整个河南省都在改造,所有的城市都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亮化是其中一部分。一些主要城市的主要节点先做试点,包括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城市主要出入口,城市的重要广场、公园。

  另一方面,河南省照明市场相对来说比较乱。施工方面采取低价中标,竞争比较恶劣,质量的把控意识不够突出。照明设计这块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几年随着项目越来越多,亮化这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设计费相对其他省份来说还比较低。另外,河南省设计师的水平相对来说偏低,人才紧缺,尤其是照明设计师,招人都很费劲。

  陈新立:如果按初中、高中、大学来划分,我觉得河南省的照明设计水平现在处于高中一二年级。前几年,河南省的大型项目基本上都是北上深的公司做的,本土化的设计、施工人员非常欠缺。设计公司这块,可能起步稍微早点的实力相对强点,而工程公司的设计水平大概只能满足本土的基础需求了。所以我觉得还是需要多出去走走,跟同行多接触、多交流,比如阿拉丁全国巡回设计师沙龙活动,我觉得它就是最好的一个交流平台。

  施工方面,我觉得河南省会有三四家工程公司今后是面向全国发展的,一些大型的项目估计会是这些公司来做,中间层次的公司只能在当地或者周边做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项目。在我看来,全国基本上都一样。市场体量越来越大,今后重大项目会越来越多,优势企业越做越强,他们承接项目可能会越来越容易,行业肯定会进入寡头时代。因此,作为中间层次的工程公司,要么逆流而上,迅速地发展壮大,要么就只能慢慢地被边缘化、被淘汰。

  有没有感受到外来企业带来的冲击?

  李叙博:有,但是相对来说冲击不大。现在超过1,500万或者2,000万的项目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工程单位过来投标。对于外地企业过来,我们是比较高兴的,因为可以让市场慢慢变得更加正规化,之前都是一些野路子,外来企业通过一些专业服务手段,能让项目落地的质量更好一些。但是说实话,外地企业想要进入本地市场,很难。

  观点

  刘国贤:现在的城市亮化项目由单体上升到区域整体规划,如果供货或者施工品质跟不上的话,就会被市场淘汰。

  杜红伟:目前来说,人才和资金仍是首要挑战。

  公司如何选择产品?希望和怎样的供应商合作?

  刘国贤:在挑选供应商方面,我们的主导思想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好的产品或者最好的产品。另外,反应快、服务到位也是我们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条件。应该说,LED市场的反应速度非常重要,尤其现在的城市亮化项目由单体上升到区域整体规划,如果供货或者施工品质跟不上的话,就会被市场淘汰。

  杜红伟:我们以质量为主,国内的一线品牌是我们的首选。随着市场的变化,符合我们产品使用原则及资金支持力度大的品牌接下来可能是我们新的首选。

  李叙博:我们会根据效果需要来选择产品。一般而言,我们会联系好几个厂家进行对比,要能共同去研究,比如我想要的效果能不能实现。相对来说,我更乐意接触的是厂家的技术总监,可以直接探讨一些技术问题。我更看重的是厂家的设计配合、深化、研发能力;另外,反应速度也很重要,因为现在项目工期一般都非常紧,我们肯定不会给你太长的时间去思考。

  公司有上市的计划吗?

  刘国贤:上市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资金支持。现在的项目体量大,企业更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大家对进入资本市场是非常渴望的,我们也希望依靠资本的力量进行市场布局。

  杜红伟:有进入资本市场的计划。我们是照明工程领域为数不多的具备“双甲”资质的企业,在大家硬件一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在软件上提高。通过增强资本实力,争取做大项目,实现业绩的重大突破。

  李叙博:资本有利有弊。有利方面是可以加快项目的落地实现。毫无疑问,没钱所有的项目都无从谈起。一个项目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能两三个月就能完成,如果资金不到位,可能就要拖个一两年,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这对于业主和工程公司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弊端就是,如果工程公司不是独立上市,那么它就要受到资方的管控,让非专业人士来管理工程公司,这需要一定的磨合过程。

  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哪些挑战?

  杜红伟:目前来说,人才和资金仍是首要挑战。和其他城市一样,郑州同样面临人才短缺的压力。由于设计业务量大,各个层次的人才都需要。另外,对于公司的管理来说,提前做一些人才的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新人需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不能总是等到缺人了才去招人。

  据说目前正在编制新的工程收费标准,这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刘国贤:实际上,目前这个标准相当于没标准,因为大家都知道,按照这个标准去做肯定是赔钱的。例如,道路施工和楼体施工不一样,人工量更大,可是按照现在的标准,它们的定价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做道路施工的人肯定是吃亏的。因此,我觉得现在专委会在做的这个事情很有意义,将标准进行细化再确定下来,让大家有据可依。

  杜红伟:之前的收费标准没有明确区分室内照明和户外照明,都是同一个价格。比如说,室内安装一个灯十块钱,户外也一样,这其实和市场行情是相违背的。因为户外的安装成本要比室内高很多,按照相同的定价,户外项目肯定要赔死。如果新标准提高了户外收费的标准,对工程公司而言肯定是一个利好。我认为未来安装户外灯具的价格应该比室内高三倍。

  有人说工程行业进入了薄利时代,您怎么看?

  杜红伟:随着市场的透明化,工程公司的利润是在下滑。我觉得可以采取三种对策来提高利润:一,利润点取决于你的产品是大众化还是定制化,定制化的产品才能提高利润;二,通过控制系统,让效果丰富而可变,增强项目的附加值,这也是提高利润的一个办法;三,工程管理的精细化。

  李叙博:的确,现在照明工程公司的利润率比以前有所下降,因为产品价格越来越透明。在不替换产品或者使用贴牌产品的情况下,工程公司的利润相对而言并不算高,但也比设计的利润高,因为工程造价的基数很大。

  另外,现在的项目操作流程也杜绝了一些工程公司获取暴利的可能。比如,有些政府业主会直接负责产品的招标,形成一个产品库,工程公司只能在这个产品库里面选择品质和价格相对合理的品牌,再按照招标的价格进行采购,这也就让工程公司少了一个赢利的环节。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都是通过正式手段去赢利,真正的暴利都是通过非正式手段去获取的。

  观点

  杜红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正在照明市场上演,我们要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否则可能好日子不多了。

  陈新立:现在国家对设计费这块还没有建立标准和规范,管控力度各方面都还不够。

  刘国贤:我觉得下一步政府会针对PPP带来的问题出台一些应对措施。

  李叙博:现在还有一些PPP项目完全是社会资本为政府放贷,只要你有项目,我就敢给你投资,你只需要按几个点的利息分期还款就行了。

  这几年,照明行业最突出的变革是什么?

  刘国贤:我觉得最突出的变革有两个。一个是产品变化引起的行业革新,LED产品基本上覆盖了全行业领域,你能想到的效果它都能呈现,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一个是市场的变化,这几年是一个爆发期,很多城市从暗到明,从明到艺术照明,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杜红伟:最突出的变革是资本市场对照明行业的介入,这是一个趋势,没人能挡得住。例如,利亚德在照明工程领域的大举进攻,它先后收购了金达照明、中天照明、万科时代、普瑞照明等四家工程企业。“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正在照明市场上演,我们要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否则可能好日子不多了。

  李叙博:以前项目没有那么多,现在则是铺天盖地,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变化产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政府政策的转变。以前,政府很少对照明进行专项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成立了路灯处、亮化办,城市亮化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另外,现在很多照明设计师都跑到地产公司做管控,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工程质量的把控也越来越严。

  陈新立:我觉得是LED带来的变革,它对照明行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晚会现场需要用到彩色的灯具——轰天炮探照灯,一套灯一万多美金,那时候还需要从意大利购买。直到2003年,LED数码管的出现,让照明从业者深切地体会到了LED技术带来的冲击。

  怎样看待EPC模式?

  刘国贤:我们不去评判它的好坏,关键是要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

  杜红伟:现在我们也朝着设计施工一体化这个方向走,很多项目都采用EPC模式。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控整个项目,但是难度在于需要大量的资金。

  李叙博:我认为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市政项目应该会越来越多。我们接触到的小县城的市政项目都想采用EPC模式,因为更好落地,更省事省钱。但是,这种模式会给单纯的设计公司带来一些冲击,因为市政项目一般都比较大,除非你足够优秀,否则肯定会被淘汰。不过,现在很多小的设计工作室也会配合大的设计院做一些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生存下来。应该说,市场这么大,设计单位与工程单位都会有饭吃。

  陈新立:前几年,很多工程都把设计和施工放到一起招标,这样一来存在一些弊端。因为工程公司做的设计,可能都是为后面的工程去考虑的,老想着花更多的钱做更大的工程量,碰到设计难点就直接把它忽略和屏蔽。但是设计公司不一样,它重点考虑的是怎样达到最佳的效果,碰到设计难点他们会想办法去解决,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现在,业主对设计这块越来越重视,包括市政项目,设计和施工分开招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样一来,对工程公司来说,可能需要花一百万去做的项目,如果由设计公司来做,可能花30万至50万就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对业主来说,设计跟施工分开有三个好处:一是能节省成本,二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三是对整个项目的品质把控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不过,现在国家对设计费这块还没有建立标准和规范,管控力度各方面都还不够。

  怎样看待PPP模式?

  刘国贤:一般我们认为的PPP项目体量都比较大,最少10个亿以上才有必要做PPP。PPP项目中,政府是平台优势,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是资金优势,还有一个建设方是建设优势。但是现在PPP项目开始往小的规模上做,可能几个亿的项目也做PPP,政府直接招投标。当然,PPP也带来一些问题,政府负债率大幅提升,成本也大幅提高。我觉得下一步政府会针对PPP带来的问题出台一些应对措施。

  杜红伟:国家推行PPP模式,对地方建设而言是好事,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项目的资金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PPP模式让项目的主导方由原来的政府转变为资本方,资本方目前基本上都是国企央企,他们基本上只负责投资,不负责建设,最后项目实际上还是由工程公司来做。资本方什么都不做,却攫取了大部分利润,这对于政府和工程商来说,都是不划算的。另外,作为工程商来说,既要维护和政府的关系,又要和资本方对接,其实是增加了沟通成本。当然,PPP作为一个阶段性政策,我们还是要去适应它,有机会的话,我们也会借助资本的力量争取去做一些PPP项目。

  李叙博:PPP模式可以解决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比如要开展一个几十亿的项目,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必定会介入一些大的资本单位,如国企或者大的总包商,他们再把项目分包给工程公司去配合。当然,现在还有一些PPP项目完全是社会资本为政府放贷,只要你有项目,我就敢给你投资,你只需要按几个点的利息分期还款就行了。

  观点

  刘国贤:对任何企业来说,永远都有枯水期,也永远都有光明期,关键在于你怎么做。

  杜红伟:未来照明怎么做?我认为灯光秀、特色灯光应该是一个趋势,楼体灯光的精致化以及路灯的更新升级也是方向。

  李叙博:如果说国家不支持夜景照明的话,行业应该会从井喷期进入平稳期,不会出现枯水期。

  陈新立:夜景照明未来的发展关键还是产品更新换代的问题。

  G20之后,全国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夜景提升热潮,这股热潮会持续多久?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杜红伟:我认为这股热潮会持续到建党一百周年的第二年,也就是2022年。其实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有点吊诡,一方面国家正在提倡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城市夜景建设某种程度来说其实是在浪费能源。例如,G20峰会的时候,在某个区域做灯光秀,我觉得可以,但整个城市都这样做,我觉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把整个山体打亮,更不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产生光污染,还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另外,对于工程公司来说,这种热潮有可能是好事,但也可能是灾难。现在大家都在一哄而上地做项目,如果项目做完后,效果很好,政府很满意,可能会给你付款;但如果政府不满意或者政府没有钱,对我们而言就是灾难,因为一次性投入太大,可能前几年挣的钱在这一个项目上就打了水漂。因此,工程公司在热潮中还是要保持冷静。

  陈新立:2007年景观照明和道路照明大面积铺开之后,全国的夜景都变成了彩色的。刚开始大家可能感觉眼前一亮,很新奇、很炫、很热闹,但是一旦冷静下来,你就会发现这种东西可能跟城市的风貌定位并不相符。而现在,我觉得中国照明市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不理智的阶段,每个城市对夜景建设的热情都日益高涨,但可能还要走一段弯路。不过,这段弯路对工程公司、对市场来说都有好处。经过两三年沉淀,行业会慢慢理性化,能够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地去做项目,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

  如果国家政策不再支持夜景照明了,行业会不会遇到枯水期?行业未来的前景如何?

  刘国贤:任何行业都一样,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好的时候有不好的企业,不好的时候也有好的企业。所以,对任何企业来说,永远都有枯水期,也永远都有光明期,关键在于你怎么做。你各方面做得扎实,比其他企业做得更专注,能够先人一步,就永远都有发展空间。好比房地产市场,不好的时候很多公司死掉了,但是也有很多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所以我觉得市场没有好坏之分。

  杜红伟:我从事照明行业20年,每隔三五年都会感觉未来照明没事可干,可现实是行业越做越大。未来照明怎么做?我认为灯光秀、特色灯光应该是一个趋势,楼体灯光的精致化以及路灯的更新升级也是方向。有白天就会有夜晚,所以我觉得未来照明永远都有事干,干不完,需要大家用心去做,去适应市场。

  李叙博:如果说国家不支持夜景照明的话,行业应该会从井喷期进入平稳期,不会出现枯水期。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夜间环境的营造已经变成了一种刚需,夜景照明也会持续发展下去。其实,现在的井喷期是不健康的,我认为行业需要循序渐进地发展,这个过程是理性的。未来的话,有高潮就会有回落,相信那些追求质量的工程公司将会在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小的会被吃掉,行业将经历一次洗牌。

  陈新立:我觉得不会进入枯水期。夜景照明未来的发展关键还是产品更新换代的问题,我们的灯具能不能有所突破,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适应市场的需要,这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重庆

  ▼阴磊 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桥梁景观所所长

  ▼王超 重庆怡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远松 重庆市远东灯具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中间)

  观点

  阴磊:从桥梁景观照明的市场情况来说,今年工程公司的业务量与去年相比应该是有所增长的。

  王超:重庆本地施工企业的资质力量是很薄弱的。

  李远松:面对如今全国掀起的夜景建设热潮,重庆相对而言是比较冷静的。

  重庆的照明市场环境如何?

  阴磊:我们的主营业务是桥梁景观及夜景照明板块,所以从桥梁景观照明的市场情况来说,今年工程公司的业务量与去年相比应该是有所增长的。重庆参与夜景工程建设的工程商比较多,业务分配得很散,同一个工程商很少会在不同的项目中重复出现,也就是说,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另外,在桥梁夜景照明工程中,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商比较少。

  王超:首先,重庆本地施工企业的资质力量是很薄弱的。现在,全重庆只有两家专业的照明施工一级企业,我们是其中一家,二级的有20多家。设计乙级的企业全重庆也只有我们一家。

  重庆本地的亮化市场体量比较小,一年大概也就十个亿,而贵州、湖南、云南、四川这些省份都是百亿级的。重庆这么小的体量,是很难养活那么多工程公司的;而且业务量分配也很散,基本没有哪家公司能占据市场份额的大头。

  李远松:重庆的夜景全国闻名,因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立体感、层次感非常强。重庆在1995年的时候就开始做夜景亮化了,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做亮化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重庆市政府对于亮化都非常重视,甚至规定房地产项目验收必须通过灯饰验收这一关。

  面对如今全国掀起的夜景建设热潮,重庆相对而言是比较冷静的。这几年项目量有了一定的增加,市场总体发展比较平稳。但是,重庆目前的市场体量对于本地工程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不够的,更何况外地工程公司的进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而由于重庆本地工程公司在资质上不具备优势,因此又被限制了发展。所以除了做好本地市场之外,我们也在思考着慢慢走向全国市场,比如我们去年就在云南做了很多项目。

  近年来,照明行业最突出的变革是什么?

  阴磊:我认为行业最大的变革是人们对夜景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参与互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效果了,这些市场反馈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设计师成长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问题,但我非常不赞同甚至鄙视那些简单粗暴的抄袭行为。好的作品能启发人的灵感,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去创作每一件作品,用自己专业性的思考去回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这才是推动行业进步、顺应市场变革的动源。

  王超:这几年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于是出现了集充电桩、空气检测、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路灯。但是,我觉得现在谈智慧路灯还为时尚早,很多加诸于路灯上的功能其实并没有发挥作用。另外,现在很多城市的道路照明喜欢采用大量的花灯,比如玉兰灯、莲花灯等,实际上这些灯具不仅价格高,而且能源利用率也低,不利于节能环保。我认为,路灯就是路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功能性照明,它承载不了那么多东西。

  观点

  阴磊:目前来看,有资格做PPP项目的大部分还是国有企业,本质上还是国家用自己兜里的钱做国家的事。

  王超:PPP项目说白了还是政府买单,而且要多付好几年的利息,把政府债务拉长,对于政府并没有实际好处。

  如何看待EPC模式?

  阴磊:据我公司经营部分析,市场对于EPC模式的开展是比较认同的,2018年我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中也提到了重点发展EPC项目。我们做的桥梁景观及夜景照明项目大多隶属于交通板块,但是目前的定额和计费标准,存在很多不合理性。如果设计与施工按照传统方式搭配,就很容易出现设计收费困难以及施工表达设计意图不充分等情况。结合各方需求,所以现在业主更愿意直接跟具备EPC资格的企业合作。甚至未来的发展还会将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运营一并纳入,成为综合服务商的合作模式。

  王超:我们现在承接的项目有近一半是EPC项目。EPC模式有利有弊。好的是它的门槛比较高,能够排除一些恶意竞标、低价竞标、非专业公司中标等问题,从源头上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效果。不好的一面是它容易导致市场过度集中,因为国内具备EPC条件的设计、工程公司很少,只有几十家,不利于市场竞争。目前EPC项目在四川、贵州、云南、内蒙相对多一些,因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不是特别发达,走EPC模式的话,有利于政府控制资金风险。

  李远松:我觉得EPC是一个挺好的模式,它可以把非专业的小公司淘汰掉,让有实力的公司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支持EPC模式。

  如何看待PPP模式?

  阴磊:PPP模式的核心在于引入社会资本,然后与政府共同建设、管理、运营。但是目前来看,有资格做PPP项目的大部分还是国有企业,本质上还是国家用自己兜里的钱做国家的事,所以现在政府对于PPP项目控制得很严格。

  目前为止,真正通过运营夜景照明创造直接经济价值的PPP项目,据我所知还没有。我们也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但是发现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比如我们正在做的重庆市曾家岩大桥广告运营模式的调研工作,其展现方式大部分是通过灯光、LED显示屏或声光电媒体投影来实现,这首先就涉及到三大问题:一,是否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二,符不符合城市广告投放的未来规划;三,与传统媒体相比受众有多少,业主愿不愿意为额外增加的广告投放成本买单。很多问题我们正在研究当中,目前还没有找到比较恰当的解决方式。

  王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已经在控制PPP项目,特别是十九大之后,很多地方的PPP项目都被取消了。PPP项目说白了还是政府买单,而且要多付好几年的利息,把政府债务拉长,对于政府并没有实际好处。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不再接触PPP项目了。

  如何看待资本介入工程行业?

  阴磊: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监管。对于那些创新型的企业,给予他们资金保障,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这肯定是正确的。而通过推广他们的创新成果来打通产业链,从而优化产业结构,这是政府层面或者说行业监管层面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于那些不具备创新能力,只想通过玩概念圈钱的企业,我们应该要加强监管、控制,要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王超:一直以来,工程行业由于回款周期长,因此对于资金的要求很高。特别是现在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对资金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小公司由于不具备完成大项目的资金实力,生存可能会越来越艰难。大公司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但同时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我的理解是,未来几年内,行业走向资本市场将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观点

  阴磊:我们这几年也的确看到了工程商的成长,最突出的一点是专业的细分化越来越明显。

  王超:我希望厂商能加强创新。

  李远松:我希望灯具厂家能更重视产品品质及售后服务。

  有人说工程行业进入了薄利时代,您怎么看?

  阴磊:过去,行业暴利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现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非常透明,除非你造假,隐蔽了真实信息,否则很难再有暴利了。我不赞成以价格作为优势来吸引客户,好的产品、服务应该要得到与之相匹配的价格,企业才有创新的动力,这也是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石。

  王超: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薄利是必然趋势。首先因为信息透明了,行业规范了,业主学会审价了;第二,技术成熟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也降低了。虽然平均利润率降低了,但我们的利润每年都在增长,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利润:第一是通过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来压缩成本;第二,不迷信品牌,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第三,压缩推广成本。

  李远松:相对于以前的暴利,照明工程行业的整体利润率的确是下降了,但是我认为也渐渐趋于合理了。一般而言,只要你认真做项目,正常的利润是能够保证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低价竞争的情况出现,但是这种情况绝不会长久,市场会慢慢地调整、净化。因为只有合理的利润,才能保证企业、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会有选择地承接项目,超过价格底线的项目绝对不做,保证项目品质是我们的首要原则。

  从基础照明安装到城市夜景提升,到极致光环境的打造及城市灯光环境的运营,工程公司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阴磊:从个人感受来说,工程商的角色还没有转变到灯光运营商的高度,但是我们可以这么去期待。当然,我们这几年也的确看到了工程商的成长,最突出的一点是专业的细分化越来越明显。比如有的工程商专门做园林照明的,他们对于灯光的表达、意境的提升,甚至对于平行专业技能的把握与应用,都有着独特的经验积累。

  有的工程商说自己什么都能做,但做的都是基础的东西。他们在做园林照明的时候不会考虑光生物学,更不会考虑工程前后光环境的评估对比,这就是他们和专业公司之间的区别。

  我认为工程行业应该呼吁强化专业性,市场也永远都需要一批先驱去领导它的方向。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做到了行业标杆,让客户在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它;即使还未产生合作,但你也一定会关注这些标杆企业的发展资讯,从而在精神层面跟随它,这是市场所需要的,也是行业所需要的。

  对于未来灯具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阴磊:国内好的灯具品牌其实已经很多了,对于灯具未来的发展,我比较关心的是“跨界与融合”。比如之前达森灯光的许总在沙龙上说的户外景观照明舞台化趋势,这肯定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我们也尝试在桥隧项目上推广类似的表现手法。虽然目前我们的设计想法、控制系统、软件已经完成了跨界,但是灯具设备本身还没有完成跨界的蜕变。在极度严苛的空气温差、湿度、酸雨、紫外线、重油尘、频繁震动等环境下,灯具本身还没办法保证其效果的稳定性。

  我认为无论是产品的发展还是企业的发展,都应该站在行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风口上去思考问题,这是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和倡导者应该去肩负的责任。再回到灯具发展本身,我认为基础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之后应该是以服务意识层面作为引导去开发新产品,去考虑各领域的功能跨界。

  王超:我希望厂商能加强创新。现在常规的LED灯具发展得已经很成熟了,但是仅靠这些常规的灯具已经适应不了亮化项目的需求。比如现在很多项目需要用到大量的投影灯、激光灯,但是现在大功率的投影技术还不成熟,不仅是国内,全世界都如此。又比如灯具的发光角度在亮灯过程中自动变化,这个效果目前也没有实现。再比如现在很多灯具线管没有做到一体化的隐藏,满足不了楼宇立面亮化的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己也开始研发设计一些产品,然后委托厂商生产,并且已经在某些项目中投入使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比如我们有一项专利技术,那就是“一体化连接”,就可以做到线管完全“隐形”。

  李远松:我希望灯具厂家能更重视产品品质及售后服务。我们曾经因为厂家的不负责造成一个项目的损失,虽然亏损的金额不大,但是对于我们远东的信誉却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而信誉可以说是我们最看重的东西。我希望我们完成的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一个打着“远东”品牌的作品。所以我们现在对产品的品质和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这是我们做好一个项目的基石。

  观点

  阴磊:夜景照明是个奢侈品,它不直接产生利益,只是给你提供精神层面的愉悦,再引导你付诸行动来提升和繁荣整座城市,它只是一个催化剂。

  王超:这两年国内灯光行业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主要是被媒体立面炒热的。

  目前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王超:首先,行业还是不够规范,靠关系拿项目的现象还是很多;第二,缺乏技术上的突破。希望国内顶尖的厂家能够增加产品的研发投入,让产品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当然,产品的突破也需要靠设计去推动,比如南昌一江两岸没做之前,谁都没想到楼宇灯光还可以这么做,这样的设计就带动了产品技术的突破。

  李远松:一个城市的夜景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所以为了城市更好地发展,提升城市夜间形象对于政府来说是一项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工作。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全国那么多城市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搞城市夜景照明,这就不太正常了。有的城市根本不顾自身的经济情况,也不考虑城市的发展定位,盲目地上马夜景照明项目;有的城市夜景照明一味地追求亮、追求炫,毫无品味可言,由此还导致了严重的光污染问题。这种情况是必须要改变的。

  除此之外,行业不规范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比如在项目招投标方面,政府业主应该合理制定预算,不能搞低价中标,这将有益于提高工程的质量。

  行业的前景如何?

  阴磊:现在行业的发展有点“毛躁”,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市场经济的原因、城市发展和市民诉求等原因。大家都在追逐它表面的繁荣,却很少有人冷静下来思考是否都需要这样去做。

  不可否认,城市夜景照明的确会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并非每个城市都能因此获益。对于个别城市来说,夜景照明其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能和社会经济相契合,更不能通过运营联动产生经济价值,反而要消耗高昂的建设费、运营费、管理费、维护费等。就拿特色小镇来说,去年很多地方都在做特色小镇,但是为什么之后突然就冷却下来了呢?因为很多特色小镇根本没有支撑其发展的产业基础,所以做完以后大家发现,服务员比游客多,运营和维护成本都入不敷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城市夜景照明也会经历这样一个冷却的过程,可能在2018年中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冷却的迹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夜景照明是个奢侈品,它不直接产生利益,只是给你提供精神层面的愉悦,再引导你付诸行动来提升和繁荣整座城市,它只是一个催化剂。而经历过G20峰会、厦门金砖会议的城市夜景照明发展之后,我相信政府层面会去调研它的投入、运营及收益情况,然后做出理智的判断。

  王超:照明行业的发展实际上跟中国经济周期息息相关,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那一年亮化项目就急剧减少。这几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比较快,所以亮化项目也多起来了。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已经达到50%,10到15年之后,国内城市化将达到70%左右,那时就不会再扩大了。所以我觉得行业大概还有10到15年的上升期。

  未来几年,我觉得市政项目可能会有明显的下跌,因为大规模的建筑媒体立面已经开始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了。这两年国内灯光行业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主要是被媒体立面炒热的,而且这些项目绝大部分都被国内的双甲公司垄断了,所以将来他们受的影响应该最大。虽然行业可能会有短时间的滑坡,但并不会太严重。首先是因为功能性照明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可以作为行业很大一部分的支撑;其次,新技术的出现也会推动工程行业的发展,比如智慧城市经过三五年之后,技术达到成熟,说不定又能带来新的井喷。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