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融设计微论坛黄山“破局”之旅后记
摘要: 中国照明设计十余年发展,绩效甚显。但一事一物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面临歧路、困惑、思想的局限、未知的忧虑。又恰逢我们马上就要面对一轮城市化建设大潮后的“尾声”——我们都明白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后的房地产业即将到来的困局。
久慕黄山矣!
前年随东亮兄、何斌兄登黄山。初至,不辨山前山后,随众人直上始信峰,过北海,一日而返。恰逢黄山大雾,目视不超十米,虽有美景而终不识。只有黄山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雾气氤氲中,或淡或浓的松枝平托、怒指、冷眼、傲然、不羁,各种姿态,在无章法中有大自在。当时即兴写了一首仄韵诗,唯有逼仄感才有一时之风度吧?
《黄山》
黄山遮翠起沆宕,冷松伸臂划天界。
我学轩辕欲留丹,再向长峰解关隘。
何来玄女驾彩鸾,万潮涌动驱精怪。
吐纳山河只须臾,风卷云幡作新派。
中国照明设计十余年发展,绩效甚显。但一事一物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面临歧路、困惑、思想的局限、未知的忧虑。又恰逢我们马上就要面对一轮城市化建设大潮后的“尾声”——我们都明白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后的房地产业即将到来的困局。中国照明设计从业人员也从十几年前的寥寥几人,发展到现在蔚然成军。只是不知几人想过,不久后,我们该去哪里吃这碗饭?
这是一个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说“杞人忧天”也好,说“未雨绸缪”也罢,该来的总是要来,盛衰之交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怎么集思广益试图打开这个未知之“局”呢?
古人说“破局”,言打破僵持,开创崭新境界。照明谈“破局”,讲的是通过激烈言谈交锋,或趋同或不同,总是可以有将天捅个漏子的机会,或许能撒下一二真知灼见之光辉,对当下中国城市化发展、设计行为学乃至艺术创新领域有所裨益。
“光融”所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公益无欲的事情——邀请一众行业同好,或合纵或连横,或谈兵或伐谋,或激越文字,或涤荡灵魂,所作所为无不是为了内心深处的那一点理想。这个世界一定要有理想,很纯粹,很干净;这个世界一定要有身怀理想的人,所谓幸福,就是和最精彩的人在一起,而没有世故和机心。
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们一众人又上了黄山。选择黄山,是因为古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训,会当巅峰,以观天下。出发时黄山大雨,我的航班还被取消,仓促间来回折返买了硬座车票坐了一夜晨时才到。下车瓢泼大雨顿时内心绝望,使不得又一次在雨中登黄山,又一次不识黄山真面目吗?
但这一次黄山终不负我啊!乘缆车只一瞬就过了浓雾紧锁,眼前群峰叠绕,云海漫卷,溪谷间白气吞吐,瘦峰上筋络曲张。头顶处几片蓝天在灰云中洞开,远眺处无数青松生于峭壁之上,山似幔帐,又现肌理;人似仙客,轻逸云端。真可谓“观景壮心怀”!
于是提笔写了一阕《黄山赋》,歌以咏志:
黄山,古之名岳,相传因黄帝在此修炼成仙而名“黄帝之山”,简称之“黄山”。
黄山之慨,气舞浩荡,云遮雾敛。奇峰耸立,怪石悚然。飞骏不度,螭蛟无烦,于是乎黄帝就之。乱松纷见,叠翠山峦。轻车鼓喧,望涛觉远。缘古径,听风声,知林泉。黄山之势,领于五岳,傲视海天。东海蓬莱,不与同贤。西岭昆仑,难分宇寰。峤极仙人,呼朋引伴。六龙擎旗,潜之成渊。此黄山之独立也,不可与之比肩。黄山之妙,道与之善,皆可美谈。朴散为器,终成大千。蝼蚁虽微,生衍其间。苍鹰一振,碧霄乍现。青溪涩谷,流音潺潺。樵夫晚归,弄影戾猿。月华滴露,荟萃玉盘。此乃纳潜沦之为真,近天理作趣谈。悠悠千年,人事全非,唯黄山成大观。品物类生,但有但无,终可见怜。六月旬末,登临寄言。尖峰有爱,离此简繁。不期然而成传。
再次感谢同行的许东亮、许宁、刘仁义、何斌、何崴、齐洪海、陈建文、姚进等诸兄,一并答谢林丽旋和张祁、韩宏俊三位女士。有了他(她)们,光融设计微论坛才更好玩。(文/江海洋 )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