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照明与城市之美——四人漫谈
摘要: 对于城市照明,大众通常更关注其实用性,它是如何使城市更美呢?它的主要体现形式有哪些?鉴别城市照明营造城市之美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又是什么?我国城市景观照明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怎样使之获得改善并更上一层楼呢?
詹庆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主持毛主席纪念堂外景观照明设计、王府井商业街整体照明规划、北京昌蒲河景观照明设计
孙卫平:《低碳照明》编委会委员 《天府照明》编委会副主任 四川省市政市容协会城市照明分会副会长
许宁:《低碳照明》杂志执行副总编 《照明设计》杂志策划部主任
李代雄:教授 《天府照明》执行总编 主持成都市宽窄巷子景区、北川新县城景观照明设计
对于城市照明,大众通常更关注其实用性,它是如何使城市更美呢?它的主要体现形式有哪些?鉴别城市照明营造城市之美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又是什么?我国城市景观照明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怎样使之获得改善并更上一层楼呢?相信读者观看了以下漫谈之后会对城市照明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或许还会形成你的独特的观点。
一、公共照明促进和体现着城市之美
李代雄:城市照明是人类对光的有意识运用,这种运用始于火光,当今运用的都是电光。使用火以及火光是人类脱离动物的标志之一,而城市的出现使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所以,人类文明活动与照明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漫长的火光时代,照明的主要功能是驱除黑暗以满足人的安全需要,不存在系统的、大面积且稳定的城市照明,更谈不上景观照明。随着电和电光源的出现、随着照明产品的日益丰富和照明技术的日益进步,城市照明尤其是城市景观照明得到了空前发展。在今天,城市照明已经不仅在功能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的驱除黑暗、延续有效生命周期的需要,而且在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品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照明技术的进步、光源的丰富和控制手段的增加,使我们对灯光的驾驭能力更加强大。我们可以用艺术的手法,把灯光作为语言来表述自己对城市的情感;我们可以把灯光作为工具,去雕塑自己的城市。在人的控制下,灯光可以塑造形象、渲染气氛、突出重点、重构空间、装饰环境,所以,在灯光照耀下的城市之美,已经不是日光照耀下的城市之美的简单延续,而是对它的升华和再创造。城市照明可以给人们展现更多的、在日光下不能表述的城市之美。所以,城市照明的水平直接反映和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
许宁:城市景观照明的成功与否在于其文化性,文化性有具体的内涵和外延,内涵表现为历史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历史性是指照明系统要准确地展现一个城市值得骄傲的过去和沉淀;民族性是指照明系统应该使用本民族熟悉、接受并经常运用的语言、符号、色彩;地域性是指照明系统与城市所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协调一致。外延表现为科学性、技术性和人文性。科学性是指城市照明在运用光这种物理现象时应严格遵循客观规律;技术性是指照明系统设计的理论和观念都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技术以及技术系统来实现;人文性是指照明系统要以高质量地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总之,文化性是城市与城市相区别的核心,如果一个城市的景观照明没有或者缺乏显著的文化性,这个城市就没有或者缺乏个性。
孙卫平: 城市照明分为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功能照明满足的是人的生理需求,目的是满足人们正确、可靠地视觉需要,它延长了人的有效生命。景观照明主要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目的是创造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光环境。近年,城市景观照明发展很快,一方面,新型光源不断推出,特别是LED光源所具有的光色丰富、单向发光、发光效率高、光色均匀、可控性好等优势,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光源的不足。另一方面,控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通过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扩大了对照明的控制自由度。今天的景观照明控制已经不再局限于开灯关灯,更可以随时对颜色、明暗、动静进行控制;不再局限于对单体建筑的景观照明进行控制,更可以运用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把各单体建筑结合起来,实现建筑之间、区域之间信息交换,传达控制指令,把一个区域甚至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舞台来进行统一控制,极大地提升了照明设计师的创作空间。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