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照明】④三方解读地铁照明设计
摘要: 阿拉丁照明网公共照明频道策划进入第四期,本期主题是“地铁照明”。来自三方领域的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工学博士常志刚、高级工程师、高级室内设计师何均胜、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LED灯具销售副总经理庞锋军专家、设计师、企业高管共探地铁照明设计。
阿拉丁照明网公共照明频道策划进入第四期,本期主题是“地铁照明”。来自三方领域的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工学博士常志刚、高级工程师、高级室内设计师何均胜、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LED灯具销售副总经理庞锋军专家、设计师、企业高管共探地铁照明设计。
对灯具有特殊要求吗?
《阿拉丁》:地铁常年在地下运行,这对室内空间的装饰设计有哪些特殊的要求?特别对照明灯具和控制系统有哪什么特别的要求?
常志刚:这个要求很复杂也很严格。地铁空间里的强弱电系统极其复杂,也比一般楼宇的强弱电系统的要求更加严格。地铁的控制系统除了照明系统,还有消防系统、地铁营运系统等等。通常,我们在做一个室内空间的装饰和照明设计时,都需要先充分的研究项目原有的系统,包括空间的管线布局、线路的布置、容量等。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而且很专业很复杂,控制系统必须由地铁的专业人员来负责。相对的,地铁的建设设计给照明设计预留的创作空间和平台很小,地铁照明设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何均胜:地铁照明两有种模式,一种是候车模式,一种是乘车模式。候车的灯光过强或过弱都会对乘客的心身造成障碍。比如列车进站时,如果灯光可以进行调控,那么对人的眼睛就不会造成负担。
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而且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其室内装修对装饰材料的消防等级要求更高,同时也要考虑灯光和材料之间的互相影响。另一方面,在地铁这个公共空间里,有不同层次的人群,有老人、小孩、孕妇、甚至残疾人,这就需要对重要空间的重要部位用灯光进行重点的指引。
庞锋军:由于地铁亮灯时间长,对灯具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深圳地铁二号线采用了25,500多套白光LED照明产品,全部采用面光源结构,选用性能成熟的单颗1W的大功率LED光源,在开通营运两年多时间,深圳地铁二号线除了电源有些损坏之外,光源零故障。
导向性功能照明最重要吗?
《阿拉丁》:地铁站由于人流密集且逗留时间短,做照明设计时,如何考虑灯光的导向性功能?
常志刚:地铁空间的导向性功能非常重要。地铁是一个公共交通建筑,人流量特别大,而且地铁空间的模式又很复杂。设有站台层和站厅层,换乘站还设有不同线路的衔接层,所以地铁空间的导向性设计非常关键。在地铁里,无论是空间设计还照明设计要起到导向性的作用首先就要有定位,即在什么地区什么位置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导向。因此,我们的照明就要带有一定符号性和标识性。特别是在过渡空间,就需要有一个很强烈的导向性标志。
2007年,我们在设计北京地铁机场支线和奥运支线时,就采用一个当时还比较少用的设计手法,就是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单说照明或者单讲室内。也就是说,我们
在做一个室内的装饰设计时会考虑照明,如果照明设计跟室内设计的风格不一致,那么我们会做调整。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地铁的内部空间很复杂,对方向性和导向性的功能要求很高。在北京地铁机场支线和奥运支线项目,我们采用雕塑的艺术手法来做设计,照明不单单局限于墙壁、地面和顶棚。而把顶棚、墙面和地面做成一个连续性的整体,让人感觉空间也是具有连续性的。这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空间设计的本身就是整体思维创意,照明也是如此。我们要把各个空间方位的灯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甚至从形式上把它们联结在一起,比如线性光源,既在墙面上也在顶棚上,它们一方面起到功能性照明的作用,又有很好的空间导向性、空间定位的作用。
何均胜:全世界的地铁站都非常重视地铁空间的导向性设计。以前地铁空间的多采用装饰材料进行导向性设计,目前许多新建的地铁都提倡使用灯光来作为导向指引,比如用LED导向灯或LED线条灯来处理。
站厅与站台的照明有区别吗?
《阿拉丁》:地铁车站通常分地下两层:站厅层和站台层,这两层的照明标准分别是什么?
常志刚:站厅层和站台层的功能性质差异巨大,站厅层是一个过渡的地区,人们在这里买票,然后选择去到哪个站台;站台层是一个候车乘车的地方。站厅更突出空间的导向性,如何让大家定位和具有方向性,同时是人们进入地铁的第一站,是一个门户。所以,对站厅层的设计要求很高,也是一个非常不好处理的地方,一方面站厅既要与站台有联系,给人们一个很的导向性,另一方面又要突出自己的功能,给进入地铁的乘客一个良好印象。
国内的地铁空间布局是“两层三跨”,“两层”为站厅层和站台层,而三跨是指站台的模式,一般站台的模式有站台在中间,轨道分两边的;也有站台分两边,轨道在中间的,当然,在大型的换乘站,模式会更为复杂些。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模式,做不同的照明的设计。一般来说,站台的灯光要动静结合。“动”是指当列车快到达站台时,车厢里的乘客要看清楚站台的具体情况,所以站台的灯光要求具有动态、瞬间的印象要求。“静”是指站台休息候车区灯光要舒适。同时,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我们从站厅到站台要一目了然,要具有鲜明导向标志。
何均胜:站厅层是转换或逗留层,对空间设计的要求是明快、舒适;站台层是候车乘车的地方,这一层噪音比较严重,所以对装饰材料的吸音性要求更高点,空间设计以安静为诉点。
庞锋军:这两层空间对灯具没有特别要求,站台层的照度要求为150LX,站厅层的照度要求为200LX。
>>>点击进入 公共照明 频道策划第四期[NT:PAGE]
《阿拉丁》:站厅层作为乘客抵达地铁车站的首站,是乘客对地铁车站的第一印象,如何通过照明设计,给乘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区别于其他地铁车站?
常志刚:实际上,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全国地铁的空间室内装饰艺术设计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跟中央美术学院支持设计的北京地铁机场支线和奥运支线有莫大的关系,可以说这个作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北京地铁机场支线和奥运支线要求体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精神特色,要求建设成为北京一个城市窗口,要求代表国家形象。针对此项目特性,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雕塑家、艺术家的力量,借鉴了很多艺术的手法、元素和观念,从室内装饰到灯光效果,都鲜明的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精神,体现了北京的地域元素,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内涵。
后来很多设计单位在设计地铁项目时都采用了当年北京地铁机场支线和奥运支线的设计手法,简而言之,这些手法就是把艺术和文化结合到设计创意中去。这样的设计理念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不仅仅是设计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包括地铁管理部门和地铁的上一线政府部门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央美术学院曾承担过两个地铁的文化性规划项目,总的来说,就是对一个城市的整个地铁网络做一个文化性规划,每一个站的地铁文化特色是在整个网络全局规划下的一点,这样更能提升地铁文化特色的层次、高度和整体感,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成为城市文化宣传的窗口。
地铁作为一个公共设施需要有亮点,比如在地铁室内空间做一些主题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设计,让人对地铁空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这样不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并且知道起来定位的作用。
何均胜:主要是通过装饰材料、风格主题以及灯光的互动来实现这个效果。另外,地铁一般是为当地市民服务的,而市民对当地文化都很清楚,我不赞成把太多地域文化的东西放到车站里面,除非是旅游线路,像国外的许多地铁是为游客服务的,那么对地域文化可以做一些重点的突出和宣传。
《阿拉丁》:站台层是乘客候车乘车的月台,如何通过照明设计让乘客感觉安全舒服?
常志刚:地铁的安全性设计主要通过屏蔽门。屏蔽门把人跟轨道完全隔离开。我们更关注,屏蔽门上设计和照明的方式。我们知道,玻璃是不能直接照明的,但是屏蔽门上的玻璃可以绘制各种图案,除了广告,我们可以屏蔽门上根据需要绘制树林、动物、动画等种式各样的艺术图案,然后在配以合适的灯光,那样不仅可以起到安全的作用,同时起到艺术表现和宣传的效果。
何均胜:主要有两点,一是导向性设计要明确,做到一目了然;二是控制好室温状态。而上下车的拥挤状态可以通过灯光的场景变化来调节及缓解。
LED是地铁照明的趋势吗?
《阿拉丁》:地铁的照明设计在实现安全性、舒适性的同时?如何实现其智能控制与节能环保的目标?
常志刚:这需要从领导、设计师的理念到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规范等各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首先从标准开始,地铁照明需要一个国家标准,并形成强制规范。这很重要。现在全国各地都修建地铁,并被作为衡量城市发达与否的一个指示,地铁业主方要求地铁空间要壮丽、辉煌,要能充分表现自己城市的形象面貌,对照度的要求非常高,感觉好像是越亮越好,这其实是最大的浪费。从空间表达和人的感受而言并不是越亮越好,这就需要有一个标准;其次,要选择合适的产品,过去是用节能灯、日光灯和荧光灯到现在开始普及LED灯,LED灯不需要维修、耐久性好,在应用上将带来很好的节能效果,这也对电器和控制系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需要跟地铁原来的规划相协调;第三次,实行分时段照明,高峰期与非高峰期的人流不同,照明的照度亮度也应时制宜。
何均胜:采用更节能的光源及灯具,比如LED灯。我也曾经在一些场合提出地铁照明可不可以使用交替式灯光?由于地铁不间断照明的的需求,灯具的负荷过重,实行分时段交替式照明,有利于提高灯具使用寿命,实现节能的目标。
庞锋军:我们研发了一套控制系统,对车站的灯具进行全线调光,比如列车进站时灯开始亮,然后渐变成全亮;列出出站时,屏蔽门上的灯会渐变成20%的亮度,这个控制系统是跟地铁的监控中心的车辆通信信号统一的,列来进站时通在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信号通知灯具控制系统,这样列车进站乘客上下车时,灯全亮,照度达到500LX以上,而一般地铁站的标准照度是200LX。这样的照度会让乘客感到安全、明亮,既达到节能的目标又是对车来车往的一种提示。另外,智能控制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分时段照明,针对高低峰时段和营运和保洁维护时段进行照明,也是一种节能的方式。
《阿拉丁》:目前广东省的地铁照明都在宣传要更换LED灯具,从照度和舒适性方面分析地铁更换LED灯具现实意义?
常志刚:人在地铁空间里呆的时间并不长,对舒适性的要求不高,不同于办公室、酒店等室内环境对色温、显色性和眩光的要求高。由于地铁照明时间长,更应该体现及追求高效率、高节能,这对LED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庞锋军:深圳地铁二号线业主方曾这样评价这项工程:“深圳地铁2号线LED综合节能照明工程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尚属首例,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意义”。
《阿拉丁》:地铁照明设计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常志刚:目前,地铁照明还没有达到独立立项的条件,其设计主要是跟着室内设计的趋势发展。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人们对地铁使命要求越来越高,地铁被要求作用城市的博物馆,要起到窗口的作用,这就要求地铁的空间设计要更加突出文化性、艺术性,起到地城市窗口宣传的作用。
目前,地铁内部空间的品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眩光、舒适性。但这又不同于酒店、办公室、楼宇的室内空间。地铁照明设计需要正确把握一个度,除了突出地铁窗口的第一印象,突出视觉冲击力外,最重要的是功能性、导向性和定位性,这才是首位。用适合的技术做合适的事,这是一种生态节能理念也将是设计的一种发展趋势。
何均胜:据了解,目前有些设计机构正在研究通过转换手段将自然光引进地铁站,这样一来,室内的装饰材料料也将产生变化。由于地铁是一个地下封闭的空间,装饰材料容易产生异味,比如现在地铁采用的都是硬制材料。如果自然光可以成功引进地铁空间,那么在装饰上可以使用软制材料,首先它不容易变味,这样整体的设计效果和装修的效果会更好,当然这要考虑成本的问题。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