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条形叉指n阱和p衬底结的硅LED设计及分析

上传人:杨广华/毛陆虹/黄春红/王伟/郭维廉

上传时间: 2012-03-12

浏览次数: 108

作者 杨广华/毛陆虹/黄春红/王伟/郭维廉
单位 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分类号 O482.31
发表刊物 《发光学报》
发布时间 2010年

  1 引言

  目前,集成电路多采用电互连方式。然而,根据摩尔定律和按比例缩小定律,半导体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不断提高,而电互连线的传输速度并不能得到相应提高,所以电互连延迟将会成为制约系统整体性能的主要瓶颈。采用电子工程的方法,诸如铜互连、低K 介质互连、高温超导线互连、三维互连、多层导线、补偿导线、多级采样、放置转发放大器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互连的延迟问题[1,2]。但是,这些方法无法解决电磁干扰、电压隔离、时钟分配不精确等问题,并且增加了互连功耗、面积、复杂度,使互连成本增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互连遇到的问题。光互连是从根本上解决互连问题的方法之一[3,4]。

  以Si 材料成本低廉的特性,和目前所具有的发展成熟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备技术,使得Si基光电集成电路( OEIC) 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5 ~ 8]。如果在硅片上可能集成光发射和光接收的光电器件,就可以形成OEIC。此项技术有助于使时钟信号以光速在芯片上传输,从而可以解决时钟与数据线间的电磁干扰,以及提高传输速度解决时钟歪斜等问题,全硅光互连将会在大规模系统芯片SOC 中有用武之地[9,10]。

  采用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的0. 35 μm双栅标准CMOS 工艺,研制出了叉指形状的n 阱( n-well) 和p 衬底( p-sub) 结的Si LED发光器件,并测量器件的电学和光学性能。有关采用此项工艺制备的这种结构的硅发光器件还未有报道。

  2 器件设计及制备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器件的特性设计出了如: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