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LED温室植物生产灯的设计

上传人:徐一清,付顺华,吴家森,郑红平,周国泉

上传时间: 2011-09-27

浏览次数: 430

  引言

  光环境是温室气候环境的主导因子.光不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源,也是光形态形成的信号源.叶绿素是植物执行光合作用的主体. 叶绿素a在640~660 nm的红光区域有一个强吸收峰;叶绿素b在430~450 nm的蓝光区域有一个强吸收峰[1]. 适当的红光(600~700 nm)与蓝光(400~520 nm)之比即R/B才能保证培育出形态健全的植物. 600~700 nm的红光和700~800 nm的远红光之比即R/FR对植株高度调节具有重要影响[2]. 600~700 nm的红光能降低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含量,从而减小节间长度和植株高度;而700~800 nm的远红光其作用恰好相反,能提高赤霉素的含量,从而增加节间长度和植株高度.目前农业上常用的温室人工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和高压钠灯等,这些人工光源发出得是复合光,其R/B和R/FR无法调控.近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飞速发展[3-5],其成本越来越低,低能耗的冷光源LED将是未来温室植物生产中的一种主要人工补光光源.当前单颗超高亮度LED的发光强度还不足于供给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但是,多颗LED通过组合设计完全能满足温室植物的光需求. 应用640 nm的红光LED、660 nm的红光LED、735 nm的远红光LED和455 nm的蓝光LED作温室人工光源已成功栽培了萝卜和叶用莴苣[6-7],但四种LED没有组合在一起,布置在作物上方的不同位置,LED的高指向性致使照明区域内的R/B和R/FR不均匀……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