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能不能寻找恰当的和环境的对话方式,我发现枯山水挺有意思,老和尚没事干,在心情好的时候,非常平静地在做一幅山水画,心情不好的时候,波涛骇浪,但是,枯山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我们的地坛,古代的地王拜会的时候,就是烧香,烧完香就下雨吧,烧完香就丰收吧。仔细一看,田地里虫子该吃还是吃,丰收不丰收不知道。今天可不一样,下雨吧,不下雨,人工降雨。因此我们对话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过去,我们对自然是没有伤害的,今天的伤害很大。
我和同伴们到威尼斯看日出,结果在一个离岛上没看到日出,拿一支手电,哆哆嗦嗦地照亮了,做一个海市蜃景,大家在海边跑,我发现一支手电的力量相当于一个岛。
我们跟学校同事组织了一次讲演,这个讲演发现,一个建筑没有钱盖窗户,后来发现,建筑为什么要有窗户呢?在这里面上课,风吹来,雨打过,结束,一天的讲座完成,我们对自然没有损害,建筑仍然没有窗户,当然,建筑没有窗户主要是没有钱。
在建筑尺度下,我们在做照明的设计的时候,我想,要关注空间和人,比如说我们做一个建筑,这样很著名的建筑,我用光怎么去表现?
我想到了以后这样的表现方法是非常地好的,在很温暖的屋里看很冷的室外,很温暖的颜色对冷的室外的时候,我们完成这样的一个建筑。
用我们的专业方法来诠释它,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达到的效果发现,就是一个冰天雪地,看到里面非常非常地温暖的这样一个形象。
我们的光很少,我们在试验的时候发现,不要用那么多光,打一半就足够了,这样形成的感觉,立体感非常好。人走过来,沿着光走到屋顶上,沿着光漫步。
有人,有光,非常贴近人的这种感觉,是不是更好。
因此我们在探索在近人尺度下能够做什么。比如说我们很多人不喜欢坐公交,但是没钱,没办法只能坐公交。公交也可以像五星级酒店一样很讲究,公交上我们加入很细小的光,你发现公交车站是不是很高级,以为到了五星级酒店,来的却是大巴,不是劳斯莱斯。
但是这样的改变,对我们的空间环境是不是发生了很好的变化,在近人尺度上改变比大的尺度更好。因此我们做一个街道的时候,用专业的方法,我们沿着人的方向走,地上有船,我们打亮,二楼有人,在看船,三楼也有人,用光来指路。
我发现一个台阶,孩子要玩儿的时候,要看清水,不要掉进去。船过来以后,看清桥,自然形成了月亮门,在我们近(人)尺度上,创造一种风景,我们是切切实实的能够感受到一个微小的光,有时候用光创造景色,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这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很焦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感觉知识太多,自己掌握的太少了,因此我们回归到一种很近的感觉,创造新的思维方法。
我去马塞的时候发现,马塞挺有意思,既然创造光很难的话,我用小的尺度,这个大巴里面,坐大巴的时候,我可以喝酒,可以跳迪斯科,还可以谈恋爱,这样的大巴谁不愿意坐啊,我们为什么要坐普通的大巴呢,这样的大巴非常好,中国是不是来几台,尤其成都。
关注脚下的东西是我们每一天需要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有人说,我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非常讨厌这句话,70亿人都改变世界,世界怎么办,世界同意了吗?高山仍然是高山,流水仍然是流水,草原仍然是草原,人活着改变世界,草原没了,冰山没了,我们改变了,好了吗?
我觉得改变是好的,但是改变多了不好,因此,今天叫光的尺度,就是尺度要有适度,什么叫专业,就是在适度的状态下,我们做好专业。我记得下围棋的时候,这个围棋手已经优势了,优势了多少,一目半。
因此,专业是非常细微的尺度,我们永远处在大尺度的时候,我们就感觉难受,我们需要回归到一个非常细小的、跟脚下有关,把温暖的光布到脚下,布到身边,冷的光跟天进行呼应,这样形成的一个环境,我认为是舒适的。
现在,全世界的,所有城市都有光,有关系,以前大家不知道照明设计师是干什么的,我们这个职业2006年国家正式认定,非常年轻的一个职业,但是年轻的职业也在超尺度的改变城市,希望大家关心它,永远看清脚下,走得稳,才是我们未来的路。谢谢大家!
< 完 >
讲者:许东亮
照明设计师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中心设计主持人,北京建筑大学 ADA 研究中心光环境设计研究所主持人。他也是 2017 年金砖会议期间厦门夜景提升总设计师,2018 年青岛“上合会议”期间城市照明提升总设计师。他主持的哈尔滨大剧院建筑照明设计荣获 IES 卓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