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陷阱
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消费行为所包围,且如今的骗人手段简直是五花八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陷入了商家设定的消费陷阱中。

(消费欺诈位列第二)
下面的截图是一网友在中国之光网官方微博里的留言,据小编了解,该网友老公到古镇进货,与某商家签了合同,打了款挑了货,回来后才发现商家寄过来的货物都不是当时所挑选的品类,而且所标价格也与当时不同。但因为当时仔细看合同内容,并没有实质性证据,只能吃哑巴亏。

类似上述事件不胜枚举,商家大多数利用了消费者爱占小便宜、侥幸以及爱听赞扬等心理,设置陷阱。甚至有人戏称,这些年,走过最深最长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
下面是常见的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2、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3、不以自己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4、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5、采取不正当手段使商品分量不足
6、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7、做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如今,在我国消费诉讼面临诉讼难、诉讼贵、诉讼累的现实困境下,一些无良商家甚至会对消费者说出“有本事去法院告我”这样的话,耍起“法律流氓。如何让消费者在遭遇不平事时愿诉讼、敢诉讼的氛围,“从一个发展到一群”,依然任重而道远。


调查显示,已然有36%的人在遭遇侵权时,没有进行维权。
消费者维权四大途径(以网购为例)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投诉、调节



3、行政申诉

4、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