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 LED
UV LED是照明厂商关注的下一个蓝海市场。UV LED产品规格可依波长分为UV-A、UV-B与UV-C三类。在UV LED市场应用中,UV-A占有最大市场份额,高达90%。其最主要的应用市场为固化,涉及到美甲、牙齿、油墨印刷等领域。除此之外,UV-A也导入商业照明,可以使白色衣物看起来更洁白。至于UV-B和UV-C则主要应用于杀菌、消毒,医学光照疗法等,其中UV-B以医疗为主、UV-C则是杀菌消毒。
而在2016年,UV-C LED被认为潜力最大,其无论是在家电、水处理,还是空气净化等应用场域都有高度需求。但目前UV-C LED芯片的外部量子效率仍低,不论在磊晶、晶片技术、封装与市场接受程度等都面临诸多挑战,且价格昂贵,过去多是日本、欧美的研究机构在进行技术开发,不具规模经济效益,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LED厂商开始重视UV-C LED,并投入研发资源,将有助加速UV-C LED的市场发展。

纵观全球市场,在UV LED领域一马当先有日机装、旭化成和德山等企业。此外,包括韩国厂商首尔半导体与LGInnotek也在研发紫外LED。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NICT)也已宣布,新开发的波长265nm的深紫外LED,实现了输出功率高达90mW/cm2的连续发光,这一功率足以满足实用化需求。
在国内LED企业中,以鸿利智汇、国星光电为代表的中游封装公司都计划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深紫外LED产品。早在2014年,国星光电便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紫外LED器件,并于2015年初推出陶瓷基板3535、COB封装的1215、深紫外6363无机封装等系列的LED器件。今年的8月3日,鸿利智汇亦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深紫外LED产品也将会是该公司在LED行业布局的方向之一。
IR LED
IR LED(红外LED)也是照明大厂转型争抢的“香饽饽”。预估至2020年IR LED产值(不含传感器)将达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11亿元),年复合成长率达24%。
红外LED的技术应用已有发展一段时间,其波长大约落在700~1200nm。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如今,IR LED的应用领域已经从安防监控领域向手机、可穿戴等消费电子领域拓展,且渐趋多元,包括安防监控、虹膜辨识、VR应用的体感侦测,都有红外线LED的商机存在。
标志性事件有,8月2日,三星旗舰智慧型手机Galaxy Note7导入虹膜辨识采用一颗大功率IR LED,波长约810nm,用户看着手机屏幕就可以快速解锁手机;欧司朗是较早开发出应用于手机虹膜辨识的IR LED规格的厂家,而IR LED在汽车头灯中的夜视系统应用,欧司朗一直处在行业领先地位。但现阶段虹膜辨识技术和虚拟实境装置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后续成长空间巨大,将影响红外线LED市场需求数量。
作为新的利基市场,红外LED不仅仅市场成长空间大,且现阶段的毛利润也很高。但由于红外线LED制造需要使用四元晶粒机台设备,目前产业竞争者较少,台LED厂以晶电、光鋐、亿光为主,大陆市场以三安光电、鸿利智汇等为少数具备生产能力的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红外雷射渐受市场重视,包括手持式装置与车联网也都导入。然而,红外LED应用成长的关键仍在终端系统业者的采用意愿,及如何应用红外线组件创造出全新的附加价值。另外,红外LED市场的快速发展还需要产业链各大厂家通力合作,加强封装技术、光学设计能力,不断提高红外线感测模组的精准性,创造更多的新应用。
Micro LED
Micro LED技术的寿命、对比度、反应时间、能耗、可视角度、分辨率等各种指标均强于LCD以及OLED,已经被许多厂商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
业内诸多巨头如苹果、索尼等开始积极布局,苹果专攻Micro LED的小尺寸应用,索尼则是着眼于Micro LED的大屏幕,都力图参与到Micro LED的发展版图之中,试图将Micro LED商业化,不断进行前沿性的探索。
目前Micro LED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多,部分厂商已计划推出市场定位不同于LCD或者是OLED面板的Micro LED显示应用,透过较低的PPI或相对较少的像素数量来加速实现量产。中国台湾地区不少大厂也已投入技术研发,包括半导体新创公司錼创(PlayNitride)、台工研院、友达、群创、晶电等。台湾工研院推动巨量微组装产业推动联盟的成立,并着力发展Micro LED产业,显示了台湾厂商对Micro LED发展的信心。
未来Micro LED应用开发的大致雏形,如智慧穿戴装置、智慧型手机、虚拟实境装置与显示屏幕等。但是真正要在商业上进行应用并普及,依然有很多困难和阻力:一是推动此项技术的厂商数量有限,难以形成强大推动力和产业转化能力;二是核心技术如巨量转移等依然有待突破;三是Micro LED无法做成柔性显示,并且随着OLED的进一步成熟,可能在成本和性能指标上丧失优势。
但随着技术难点的攻克和多产业联盟的推动,Micro LED的量产及商业化只是时间的问题。预计2017年将会见到Micro LED相关产品陆续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