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铭盛
智造目标:探索智能化生产模式,向智能制造稳步前进
智造动作:1、重新组建工程技术中心新部门;2、引进、培养技术型人才等。

康铭盛自动化生产车间
在智能制造生产方面,康铭盛于2015年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新部门——工程技术中心,包括:IE部,编写工艺流程和制定标准;PE部,优化产品工艺,解决产品异常;电子工程部,产品电子方面的异常解决和优化;自动化部,研发、改进、导入有利于生产的自动化设备;机修组,保证公司所有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养;实验室,确定和验证产品改进后的具体数据。康铭盛工程技术中心六部门整合新团队后,如今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
未来,在智能制造建设方面,康铭盛还将不断引进、培训、培养一系列技术型人才,大力发展和探索适合自身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逐步向智能制造稳步前进。
言之有物
智能制造要“因企制宜”
佛山高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局副科长罗森明
“智能制造”在我看来,应该是以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的手段代替传统手工作业,真正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管理。对于照明行业来说,盈利点应该是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的销售渠道,以往的规模效益都是靠人手,用人力和时间来拼产能,往往产品质量容易出现偏差,容易影响市场,同时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压力日益剧增。
“智能制造”将会是照明企业规模化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的有机结合点,是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稳定的产品质量的最好途径。其实,智能制造,不单单是普通产品的自动化规模生产,还可以是个性化产品的制造,例如3D打印,通过个性化产品获得某些细分市场份额,也是照明行业转型升级很好的发展方向。
照明行业其实一直不缺乏“自动化制造”,比如自动贴片、自动封装等,都是自动化生产线的一个环节,但距离“智能制造”还有很大距离。如何整合配件库存、智能排产、自动化流水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等才是照明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要素,才能使照明行业摆脱劳动密集型的烙印,真正成为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先进制造业。
面对“智能制造”,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态度,毕竟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大不一样。照明企业应当先明确企业发展定位,再根据企业发展定位细化升级部署,求变的同时不能一味追求自动化生产,应该让管理、生产和销售互为配合,成就企业良好的运营系统,真正发挥智能制造的优势。照明企业应“因企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实施,以市场为出发,管理为基础,智能生产为手段,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制造的华丽升级。
深度剖析
智造是行业趋势吗?
超98%受访者:这是当然!
针对“‘智能制造’是否为照明企业生产制造的发展方向?”这一话题,大照明走访国内部分照明企业负责人,对“智能制造”相关问题进行调研。调研数据显示,超过98%的受访者认可:“智能制造”将会是照明企业生产制造的方向,未来会有更多照明企业加大智能制造建设的投入力度。
当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传统企业进行数据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一方面,互联网时代,资源、信息交流更为便捷,用户对产品体验要求更高,这反推照明企业对生产制造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另外,随着企业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且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也要求生产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企业自身更好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三雄极光品牌管理中心经理李全认为,互联网入侵LED行业,信息化成重要发展方向。共享经济之下,信息流通将更加透明,客户对于产品体验的要求,尤其是对智能化体验的需求将会大幅提升,这要求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环节,智能制造是人类社会制造方式的终极目标。
事实上,近几年,不少照明企业已经对其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改造,以自动化流水线替代部分传统手工,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等方面取得不错成绩。那么,照明企业实现生产线自动化就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了吗?其实不然!
智造处于哪个阶段?
约90%受访者:初始阶段!
据调研,超9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照明行业智能制造依然处于较为初始的阶段,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还有较长的距离。另有不到10%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制造已经对行业制造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智能制造也在快速成长。总体而言,行业智能制造依然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年轻一代生产员工对生产环境、工作强度等要求更高,企业运营成本及竞争压力加大等,多方面的因素将推动照明企业向真正智能制造快速前进。
所谓“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而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还需要一个技术提升的过程,从简单的生产流水自动化到具有一定判断、计算功能的信息化,再到生产高度智能化。显然,当前照明企业所谓的“智能制造”还处于简单生产线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雷士照明研发副总裁洪晓松认为,目前照明行业的智能制造还处在“自动化”阶段;视贝科技董事长魏祖理介绍,照明行业能真正实现智造的产品极少,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究其原因,一方面,技术尚未成熟,智造还需不断探索研发;另外,智能化改造设备投入成本大,为此,众多照明企业更多只是从简单自动化设备改造入手。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预期,未来照明行业的智能制造或将发展更为迅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政策资源、技术进步等利好,把握智能制造发展带来的红利成为企业未来壮大的关键。
智造春天何时到来?
天时、地利、人和不可缺!
如果在过去,智能制造都是生产企业在推动、探索,它们的每一步或许都倍显艰难,但接下来,智造的春天或许真的要来了,因为智造的“天时、地利、人和”或将齐全。以广东佛山为例,佛山正在迎来智能制造发展的春天。
首先,“天时”,即“政策扶持”。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要求把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随即不少地方对智能制造给予了更多政策支持,帮助和推动企业依托智能制造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11月29日,佛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佛山再次提出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等路径,为“中国制造2025”探索路径。事实上,近两年来,佛山逐渐成为探索智能制造的先行者,通过各种政策引导的带动,推动“互联网+智能制造”在佛山企业心中迅速深入,成为佛山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其次,“地利”,即“智造条件”。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广大生产企业对智造的不断探索,目前智能制造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技术条件。
在照明行业,诸如雷士照明、佛山照明、三雄极光、鸿雁电器、康铭盛等实力企业,在生产自动化改造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目前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制造条件和成果。其中,佛山照明此前对LED球泡和LED灯管生产进行了技术改造,充分体现了智能制造元素。未来,这些企业对于智能制造方面还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最后,“人和”,即“合作共赢”。在良好的智能制造政策环境下,在一定的智能制造技术基础上,智能制造将很好地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佛山高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局副科长罗森明透露,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就推出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发展规划,旨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此,佛山高新区率先响应并积极行动,在2013年成立“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专门为佛山及周边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使得许多企业的智能制造想法得以实现。
另外,今年,佛山高新区还专门出台《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海园)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研究项目管理暂行规定》,针对制造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转向智能制造给予鼓励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