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台湾LED产业是如何变成LED惨业?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16-09-28 作者: 来源:行家说APP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之前介绍日本与韩国,我的压力都没有这么大,毕竟我是以第三者的眼光来看这两个地方,所以可以做到不带感情与中立的第三只眼,今天要介绍的是我的故乡台湾,一个每个中国人都不能视而不见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的人们与大家心里想的会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这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你接触的人会因为祖籍地域,年龄世代与宗教背景的不同,给你所认知的台湾就会有所偏差……

  最后介绍我的故乡桃园市,两位蒋总统很喜欢这里,尤其是大溪镇的慈湖,他们觉得这里很像他们的故乡奉化,所以他们两个人去世之后还未入土,暂时安放在这里,等待两岸统一之后回归故里,桃园由于地利与两位蒋总统的偏好,台湾的门户桃园国际机场在这里,中央大学(大陆南京大学的前身,民国最好的大学)在这里复校,最重要的军工基地中山科学研究院也在这里,这里也不愧是台湾电子产业的重镇,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在这里都有设厂,分布在中坜,平镇与龙潭的科技带上,我的老家就在中坜。

  2、台湾科技产业的兴起与落寞

  台湾科技产业辉煌的成就莫过于半导体与光电产业,而这些成就除了台湾的教育提供吃苦耐操,性价比极高的工程师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当初有一批极清廉与极有远见的国民政府官僚和留美海归的回归,从最老的海归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先生五十六岁回台湾创业的故事,你就可以略窥一二,当孙运璿院长与李国鼎部长邀请他回台湾创业时,跟他年轻时看到的国民党贪官污吏的印象完全不同,他被这群清廉专业与有远见的技术官僚三顾茅庐的真诚所打动,虽然他在美国已经是人生的大满贯赢家了,他还是毅然决定回台湾创造他的事业第二春,台湾的科技业也开始茁壮。

  

  (▲图注:台湾人为什么对蒋经国这么怀念?可能就是怀念那个时代,有远见清廉的技术官僚孙运璿与李国鼎,以及那个同舟共济努力向上的岁月。)

  台湾的科技业就在海归与本土培养的人才交相呼应下完成一次次的提升与飞跃,半导体,LCD面板,光通信与LED/LD就这样一步步建立起台湾的科技实力,我的激光二极管的启蒙老师富振华博士,就是这样回来台湾带领我们这群刚毕业的研究生,做出台湾第一颗DVD读写头用的635纳米波长埋入型脊状波导的激光二级管。再加上电脑组装与品牌大厂如鸿海,仁宝,华硕,宏基明基与广达在大陆规模化生产的成功,台湾已经成为电脑与资讯产业王国。

  所谓成也代工,败也代工,由于台湾人个性比较腼腆保守,这种被动性的性格对市场与品牌的拓展非常不利,所以台湾只能靠出色的工厂管理能力与供应链抱团模式,再加上大陆的广大劳工,几乎席卷世界大公司与大品牌的订单,但是除了宏基,华硕与明基有自己的品牌以外,都只是专注制造,台湾在李登辉时期开始推动的“戒急用忍”政策,因为政治问题跟中国大陆政府交恶,大陆政府也刻意扶植自己的品牌,台湾品牌拓展乏力,始终困守在一个只有两千万人口的小市场,随着宏基错失手机时代对电脑产业的冲击与明基并购欧洲品牌的铩羽而归,在2010年左右台湾只剩下HTC因为智能手机的崛起由代工成为世界品牌,但是与三星不同,HTC始终没有后面政府的强力后盾,因为政治问题也不敢勇敢打出自己是中国人品牌的标签,三星与苹果的专利阻击与大陆品牌的崛起,导致后期市场节节败退,几乎无法翻身。

  所以台湾的科技业已经几乎没有品牌了,只能杀价竞争大品牌的代工订单,利润随着全球经济的下滑所剩无几,除了富士康因为规模效应外,很多大厂都奄奄一息地等待景气的复苏。最后,台湾只剩下台积电,联发科与大立光电这些八零年代辛苦建立的科技老本支撑着最后的荣光,看看这张苹果供应商列表你就可以知道台湾最有竞争的优势产业还剩下什么了,有人甚至会问,没有台积电台湾还剩下什么?台积电吸纳了台湾最优秀的理工人才,我大学最优秀的同学都在这家公司,它如果垮了,我真的不能想象!

  (▲图注:苹果供应链,除了台积电与大立光电,台湾只剩下利用大陆工人组装的微薄利润)

  

  (▲图注:2014年我与上司王非总经理参加台湾国际光电周,据我从过去观察到现在,2010年开始每年六月中旬的台湾光电周规模越来越小,台湾科技业的落寞可谓一叶知秋)

  3、台湾LED的美丽与哀愁

  两年前,台湾由于受到韩国与大陆产业的削价竞争,四大产业变成四大惨业,他们是Dram,LCD,光伏与LED。身为一个两岸LED界的老兵,今天跟大家谈谈台湾的LED产业。LED算是光电产业的一个分支,台湾的LED产业曾经奋起过,曾经辉煌过,曾经低潮过,现在正试图再起,但是中国大陆强烈的磁吸效应,前景不容乐观。台湾的LED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封装产业起头时期

  八零年代以光宝与亿光为首的两家企业开启了台湾LED时代,由于投资门槛较低,芯片都是由美日两国进口,台湾因为这两家LED公司的兴起与开枝散叶衍生出了更多家相关企业,做支架的一诠科技、大功率的爱迪生与葳天,还有从两家公司员工出来创业的今台、佰鸿、东贝、华兴、立联、光鼎与宏齐……最后为了摆脱美日芯片进口的依赖,光宝与亿光联合台湾工研院创立了晶元光电,加上海归人才建立的国联光电,台湾LED版图基本成型。

  九零年代开始,台湾LED企业开始到大陆复制台湾过去经验,主要是LED封装厂与组装厂,于是湖南、四川与江西大批的工人来到亿光、佰鸿、光宝、今台等台资LED企业,就像当初从光宝与亿光出来的LED创业者一样,造就了一批批LED下游人才,所以现在你可以去统计,珠三角LED下游的老板大部分都是这三个省份出来的,而且很有趣,湖南的老板大部分是从亿光出来的,四川的老板大部分是从佰鸿出来的,珠三角可以说是台湾LED封装的2.0版。

  海归与工研院争霸时期

  在2005年以前,台湾芯片厂的格局主要是两批势力,以台湾工研院研究人员为班底的晶元光电,以及以美国归国技术专家为核心的国联光电,海归的这批人大部分从HP与安捷伦回来的,于是在20世纪的90年代末与21世纪初,这两家公司在技术上与商务上的竞争从来没有间断过,LED的上游人才也大部分是从这两个体系出来的。

  但是国联光电先分裂,当初的创始人之一离开国联团队,成立了华上光电,而晶元光电始终团结着,没有动摇,尤其是在1998年与1999年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销售与库存管理,晶元光电领导层自己跑市场,由于有技术的背景,对销售的掌握度较高,对不好卖的库存也能在适当的的价格与时间把它卖掉,最重要的是他们以公司利益为重,不被代理商收买与控制。

  国联与华上就比较不同,销售人员专业度不高,只会卖好的bin,留下了很多散bin的库存,然后再以专案品卖给代理商,把自己的牌子搞砸了。所以优劣立刻显现,加上国联的另一个股东万海集团的推波助澜,于是短小精悍的晶元光电合并了老态臃肿的国联。2005年晶元光电合并国联光电。在台湾北边的新竹科学园区以晶元光电获胜而告终。

  南方的台南科学园区又上演了另一幕大戏,刚刚说到国联在被合并之前其实已经分裂了,创始人之一自创华上光电,另外还有一批很优秀的工程师被台湾的半导体大厂联电集团召唤,创立了联铨光电,这批人可以说在技术上是很优秀的,联铨亮度很快就超越晶元光电,而且联铨还合并了以晶元光电二军为班底(从晶元光电出来的非核心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元砷光电。

  但是合并之后的新元砷烂账太多,高层管理人员与大陆代理商勾结,贱卖芯片,已经有掏空公司的迹象,联电集团趁着技术上有优势的时候,断然与晶元光电谈合并,于是在2006年,联电旗下的两个公司元砷与连勇成为晶电的一部分,联电也成了晶元光电的三大股东之一,台湾的芯片格局大势底定。这一段LED芯片厂的历史,是几个LED芯片厂专业经理人的斗争,有人一直在做整合的工作,努力坚持技术与管理路线,终于成就一代霸主晶元光电。

  时不我与的大陆淘金潮时期

  随着2014年最后一波晶元光电高层被高薪挖角跳槽三安翔安厂之后,两岸之争的格局大势底定,就是大陆芯片厂低价抢市,台湾体质不好的公司不是结束就是被并购。

  大批台湾技术与管理人员来大陆发展,尤其是三安光电挖走了晶元光电大批核心技术与管理人员,增强了大陆芯片厂的实力,于是大陆的芯片厂在技术与管理上已经接近台湾的芯片厂,体质本来就不好的台湾公司于是倒下,第一波是奇力与晶发,第二波可能是华上、洲磊、联胜、旭明……2013年下半年开始,台湾与大陆的竞争更明显更激烈更残酷,台湾芯片厂没有政府补助,会计制度透明,没有做账空间,设备折旧五年远远小于大陆的十年,我估计最后能留下来的可能不会超过三家公司,为了抗衡大陆的压力,产业集中化会非常明显,但是前景不容乐观。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