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中国大陆、台湾及韩国也开始大力发展植物工厂了。
是的。中国现在在设施园艺面积上也已经是日本数十倍的“大国”了。中国在向日本出口大量蔬菜。另外,中国人还对日本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包括我们的植物工厂在内,他们到日本各地进行考察、拍照,并请教了很多问题。我十分敬佩中国人这种拼命学习的精神。但中国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发展得并不十分顺利。因为日本培育出来的综合技术诀窍并不是可以简单学会的。我认为,日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技术诀窍,提高植物工厂作为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说,目前正在计划向哪些国家出口哪些“产品”?
产品形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日本国内的植物工厂生产的产品运输到当地,另一种是出口集植物工厂与栽培软件于一体的设备。另外,还可以出口设施园艺部件(子系统)。产品方面,蔬菜等以地产地消为原则,所以只限于种苗及药用植物等附加值较高的作物。关于种苗及药用植物,单位重量的单价与半导体相当,可以空运,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也就是说植物工厂培育的种苗有很大需求。
目前,从全球来看,有些地区很需要用于植树造林、森林再生、沙漠绿化及城市绿化等用途的“优良种苗”。蔬菜苗、花苗、热带果树苗的需求也很大。人类很早开始砍伐森林,导致沙漠化不断加剧。大量土地必须进行植树造林及绿化。单是种苗需求,据说毎年就有几十亿乃至几百亿棵的规模。而且,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种苗必须适应各地区的土壤及环境才能茁壮成长。从这一点来看,植物工厂培育的种苗,具有无病原菌、适合多个地区种植的优点。尤其是日本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培育的种苗,其品质之高已得到公认。
——听说荷兰在植物工厂出口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您认为日本应如何与其抗衡?
荷兰自古以来因国土的土壤环境和狭小,不得不重视设施园艺,所以他们在植物工厂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但荷兰的植物工厂属于太阳能利用型。他们的理念是,先推进无人化和自动化并追求规模指标(ScaleMerit)。荷兰国内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各企业纷纷进驻海外市场。今后,在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上赶上荷兰极为困难。日本首先应该凭借可实现更高品质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一决胜负。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的主要产品有西红柿、黄瓜、红椒及茄子等。而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的的主要产品为,茎高较低、适合多级式工厂、生长天数较短的叶类蔬菜、药用植物、草本植物、种苗、小型根菜类及小型花卉类。将来,较为理想的状态是这两种类型的植物工厂与农作物栽培合为一体,一同实现有机运营。
另外,荷兰的植物工厂用计算软件经过35年的经验积累和改进,实现了很高的性能。但从另一方面也存在无法从根本上改写软件的问题。如果日本能以基于最新信息技术的崭新概念开发新软件,也许会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标准的新一代软件。
——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方面,是否有国家对日本造成威胁?
目前,这还是日本一家独大的领域。以前,欧米各国也考虑过发展这种植物工厂,但最后放弃了,现在只有日本在第1次和第2次热潮之后仍坚持研发。
——在日本大力发展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方面,您认为日本能否打败荷兰。
与其说“打败”,不如说发挥各种优势开拓市场。我认为荷兰的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生产的西红柿等并不符合日本人的口味。即便如此,他们的西红柿仍存在较大的多样性需求,如夹在汉堡中,或与调料一同食用等。而日本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生产的叶类蔬菜非常好吃。正如刚才提到的,可保证包括美味在内的多种“品质”是日本的优势。
——即便如此,荷兰是将“太阳光型植物工厂”培育成出口产业的领跑者。他们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
的却如此。荷兰目前正在向全球出口太阳光植物工厂设备。尽管会在当地教授使用方法,但其内容,尤其是含有技术诀窍的计算程序部分,则制成了黑箱,无法轻易模仿。虽说荷兰目前正在推进植物工厂的自动化和无人化,但植物工厂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东西,存在栽培上的技术诀窍,荷兰人在对方导入设备时提供培训系统。但经常听到有人反映,荷兰的指导人员离开之后,工厂就会难以正常运行。我觉得日本应该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
——我曾采访过植物工厂的相关人士,他们都不希望此次的第3次热潮在未到鼎盛时就结束。我认为关键之一是如何提高此前提到的植物工厂作为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为了避免热潮未到鼎盛时就结束,您认为重要的是什么?
前两次热潮未到鼎盛时就结束了,给人的教训之一是,容易从农业这一狭隘视角上理解植物工厂。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此次掀起第3次热潮时,经济产业省也认真地将植物工厂与制造业等行业的合作提上日程。我认为,重要的是应该立足于更广阔的视野,除了制造业之外,还有服务业以及包含福利及保健在内的健康产业,将植物工厂看做是可满足多样性需求的产业。也就是说,植物工厂是可以同时综合解决环保问题、粮食问题、能源资源问题、高龄化及贫富差距问题的基础技术之一,这一点必须牢记。
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便可以看到植物工厂作为出口产业的未来。政府将其作为辅助事业,使用珍贵的税金支持其发展,这非常难得,因此希望各产业领域的人士能够秉承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努力提高这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