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香港霓虹装饰日渐消失

2016-02-13 作者: 来源:好奇心日报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作为媒介,霓虹灯所代表的意义随着时间一直在变。当 1920 年代霓虹灯最初风靡香港,它曾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

  招牌制作师傅和有关专家说,从 1990 年代起,随着楼宇条例逐步收紧;更亮、保养费用更低廉的 LED 灯被广泛采用——虽然霓虹灯给人感觉更温暖,但它还是开始急速陨落。

  香港屋宇署没有登记如今城市里还存有多少霓虹招牌,也没有其在鼎盛时期的数字。但它承认它一年拆除了几百个不合规定的招牌。之所以拆除,有的是出于安全或结构问题,有的则是已经被废置,或者原本就是违法安装的。

  在一个墙体斑驳的车间里,刘稳,香港最后一批霓虹招牌制作师傅之一,正在用明火给一根玻璃管加热,然后熟练轻巧地把它弯成香港理工大学的中文字样。

  刘稳是从 1957 年入行的,他参与了香港不夜城的缔造。他的作品曾是这座城市最大最有名的招牌之一——那幅在 1973 到 1995 年覆盖了弥顿道一栋大厦整面墙的红白双色乐声(松下“Panasonic”的香港译名)广告牌。

  除此之外,吉尼斯女发言人蕾拉·王(Leila Wang)说,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香港那块 210 英尺 × 55 英尺的万宝路香烟广告牌,是 1980 年代世界上最大的广告牌。这个纪录直到 1999 年,才被 299 英尺 × 151 英尺的巨龙招牌给打败。

  现在,75 岁的刘稳担心自己的手艺会失传。

  “我想将它保存下去,但我可能看不到这一天了。”他说。

  他的同事、47 岁的胡智启,是香港现存的大概 10 个招牌制作师傅里第二年轻的了。现在大家都无徒可授。

  “这个行业就跟其他行业一样,生意好的时候,肯定有新鲜血液涌入。但如果没有人入行,那就说明环境不景气。”胡智启说。

  刘稳,1957 年入行,是香港的一个霓虹招牌制作师傅。他说他很担心自己的手艺会失传。图片来源:Lam Yik Fei /《纽约时报》

  先是在上海,然后在香港,霓虹灯是一件在中国迅速获得中文名称的西方舶来品。它结合了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和现代广告技术。

  在香港西区,在今年八月前,一个牛排餐厅门口悬挂的牛形霓虹招牌一直是这个地方的地标。屋宇署认为它不安全,于是把它拆了。图片来源:Herbert Buchsbaum/《纽约时报》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