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近九成上市企业吃补贴“免费补药”LED市场怎会公平?

2014-09-24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近九成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90多家亏损企业因此扭亏为盈。2014年半年报披露的相关数据,令补贴乱象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度升温。

  上半年近九成公司获政府补贴

  2537家A股上市公司相继公布的201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3%。

  然而,另一组数据暴露了这份成绩单背后的水分。上半年共有2235家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补贴,占比达88.1%,合计补贴金额高达322.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逾三分之一。

  上述320多亿元补贴中,有一半流向58家上市公司。获补贴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中国石油、中国国航、建设银行、华能国际、TCL集团、京东方A、重庆钢铁、中国中冶、美的集团和中天城投,其中7家为央企和地方国企。

  最奇葩的补贴或许要算露笑科技。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润为461.6241万元,同期获得补贴461.5102万元。这意味着露笑科技上半年可能实际只赚取了1139元净利润。

  事实上,上市公司“进补”并非新话题。有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4年上半年,各级政府共计为上市公司发放补贴3414亿元。过去的7年中,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年均增长幅度达20%。

  政府补贴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以上半年收获补贴8.18亿元排名第二位的中国国航为例,其同期净利润为4.744亿元。这意味着若扣除补助,其亏损额高达3.44亿元。

  借补贴扭亏为盈

  作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向性引导,财政补贴通过转移性支出的方式支持生产发展、调节供求关系、稳定市场物价,维护生产经营者或消费者的权益。

  在宏观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向具备良好成长前景的企业提供支持无可厚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补贴都流向了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行业。

  从氯碱化工到钢铁,从LED到有色金属,一些属于明显产能过剩行业的地方企业屡屡获得高额补贴。究其原因,不少企业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业绩不佳有损地方政府的“脸面”和“钱包”。

  另一些补贴的去向更加耐人寻味。有统计显示,93家公司上半年获得政府补助的金额大于其净利润。过去的3年半中,278家公司依赖政府补贴扭亏为盈,一些公司甚至借此躲过退市厄运。

  地方政府缘何热心于为上市公司,尤其是绩差公司“喂补药”?人们或许可以从股票市场的进退机制中找到答案。

  在新股发行尚实行审批制的年代,股票发行采用额度管理和指标管理的模式。面对宝贵的上市名额,一些地方政府不惜通过补贴的方式,为公司打造一份可以过关的财务报表。

  核准制下,上市资源的稀缺特性并未获得实质性改变。在上市通道依然不畅、退市机制却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保护壳资源的冲动有增无减。除了动员本辖区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外,发放补贴扮靓业绩成为其呵护绩差公司的重要手段。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