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饰照明行业诸多“猫腻”搅乱市场
摘要: 近期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地方政府隐瞒收入823亿元,违规补贴1261亿元。其中的“猫腻”事件实不简单,不禁让人反思,灯饰照明行业又存在哪些“猫腻”呢?
猫腻三:工程招标背后的秘密
纵观LED照明市场,市政亮化工程、商业场所照明工程仍是其主要发展形势,但总有一些工程招标很坑爹。
比如,有一个单位想买一批超过10万只的光源,给出的标书内容硬件条件是:要进口品牌和高性价比(限价77万)。结果只有飞利浦、欧司朗、GE一起应标,过程中飞利浦和欧司朗放弃,只有GE投标竞价,而且GE为了拿下这个标特意申请了最优惠的工程特价去投,结果最后却是佛山照明中标。这背后又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经过调查发现,原来在工程招标背后有很多的“猫腻”,由于工程设计的层面比较多,灯饰照明企业要争取到一项工程,就必须要面对政府官员、建筑设计方、工程施工方和室内设计等各方面,因而在竞标时就要打理好各层关系。这就必然会形成有的官员为了个人功绩而广推劳民伤财的项目,有的人为了敛财而进行桌底交易。以至于无论是政府采购还是工程项目建设项目时,官商勾结,通过肆意操纵投标,造成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腐败现象。
甚至于在工程招标时,有些实行了地方保护。地方政府用这种方式来扶持当地LED企业的发展,本来无可厚非,但从长远来看,当地政府对外地企业采取的以投资换工程中标的方式,要求外地企业要在本地投资建厂已经成为了LED照明市场的“潜规则”。这对于中国LED产业的长远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挫伤LED照明企业的积极性。
猫腻四:行业补贴乱象
自《报告》之后,厦门信达、华灿光电等上市公司纷纷对外公告了收到各级政府财政补贴、资助资金的信息。经调查发现,LED企业成为近年来最容易获得政府补贴的公司,许多民营公司正是凭借这一优势拿到补贴,但是地方财政补贴乱象一直“隐隐作祟”。
梳理近几年国家各部委、各省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达10298.4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三。其中国家财政补贴在科研经费补贴这一块,“贪”、“吞”、“挪”、“骗”屡见不鲜。为了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补贴,形成的官商勾结,只需给官员一定的“返点”即可申请。
好比去年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套取高额补贴事件在公众面前曝光,据国家审计署透露,该公司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通过将销售给大宗用户的照明产品以居民用户形式申报,套取中央财政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补贴资金345.5万元。事后,该公司已将该款项退还给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财政局。
从这件案例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财政补贴被“骗”,更重要的是行业补贴的乱象。经过调查发现,原来一家LED企业要拿到政府专项补贴,只要“闯三关”即可。第一关是通过广东标杆体系认证,即LED产品的“广东标准”;第二关是加入多个LED产业联盟,经联盟推荐进“花名单”;第三关是过专家评审即可。由此可见,行业的财政补贴已经是灯饰照明行业的一种“潜规则”了。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