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封装:设备与技术发展的脱节
摘要: “我觉得两寸到四寸,可能更重要的是在设备改造上。就像我们前面提到,我也讲到新技术的变更,倒装芯片之所以没有用起来,跟它需要的设备条件也有关系。新的技术如果需要在硬件上做很大的投资,肯定会考虑是否划算。”
李世玮:我想说一下,你刚才问的问题,实际上可能要往前跨一步,她的问题是,当Li-Fi通讯发展的时候,作为芯片,有没有特别的芯片或者方案来适应这方面的应用。或者说现有的这些芯片,是否能满足这种应用。
梁立田:现有的大部分照明是白光加荧光粉,所以大部分努力的地方可能在荧光粉上面,荧光粉受光激发,然后很快地衰减到零,你要能很快地加到零,这个时间必须非常短。所以目前荧光粉是最大的问题。
李世玮:如果大家没有问题了,我来提一个问题。我今天听高总讲了有关LED价钱的内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材,为什么要做这么好的LED?为什么要做那么长寿的LED?或者为什么要做这么贵的LED?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比如一个老太太或者老先生到超市去买一个灯泡,他可能不关心我们的技术指标,这个时候可能价钱是最重要的因素。可是我做研究写项目申请的时候我老是写国内技术落后等等,所以想请问一下高总,您认为LED产品在什么样的市场是价格导向,而在什么样的市场是技术导向?
高基伟:我觉得,其实商用的照明相对来说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而走到千家万户的民用市场相对没有那么高。商用照明,比如工厂的照明,办公室照明,会场的照明,实际上需求还是很高的。最简单的,比如我们很多人在办公室里面上班的,可能从早晨七点钟开始亮,有些公司加班加点可能会到晚上十点钟,这个灯还亮着,这个实际上对的灯的寿命的要求高很多。但如果只是在家里用,我刚才提了两个点,第一是寿命,另外是节能,实际上体现得都不是很明显。自己在家里面,每天晚上回去亮个三个小时,我觉得还是要看终端市场用户的状况,来区分地进行产品的提升。
李世玮:你们在规划产品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做了这样的区分,比如这个是民用的照明,这个是商用的照明。你们有这样的规划?
高基伟:我们没有这样分,但是在性能、参数上会做一些区分,比如一个寿命是一万五,另外一个可能是两万。
李世玮:你觉得,目前在市场上所谓的照明时间、寿命,这些都是有实际数据支撑的,还是大家编的,别人写五万小时,我也写五万小时?目前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高基伟:一个本身样品的测试,我觉得目前测试机构的管理,还是可信任的。真正的挑战,是类似于汽车的安全性能评估那种,就是送了一个样品之后,后面量产时很难保证出来的每一辆汽车都能做到这一点,这是最大的问题。
梁立田:我自己作为消费者也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买一个灯泡,会怀疑是不是真的有两万五千小时。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光源,希望有一些规范,不要像过去其他不同的新光源,它为什么没有成为市场的主流,一开始百花齐放,良莠不齐,应该要让消费者有一个共同的印象,这是一个好的光源,我愿意用。我们在这个上面做的事情就是,在整个系统架构里面,为什么大家都推覆晶,我们推高压?我们希望整个产业中大家都来做这样的事情,可以简化不同的功能区块中间的重复率,比如高压芯片,进来的电不需要做很多次转换,也省了很多能源的消耗,我们用了一个技术,这个技术可以让整个架构变得简单。
李世玮:谢谢。时间差不多了,我想在最后问三位一个问题,在问之前,我先把背景讲一下。我记得2012年底、2013年年初参加过很多LED照明会议,当时参加了扬州的一个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中上游会议。在这次会议当中与会的很多演讲嘉宾都预测2015年是LED的宏图大展之年。这个预测还仍然写在墙上,被当作对明年的展望。在这里我也问三位,明年是上升还是下降?
梁立田:上升。
黄道恒:上升。
高基伟:上升。
李世玮:好。我们希望明年这个时间大家能再回到我们新世纪LED高峰论坛的会场,来见证这个结果。我们今天上午的峰会议程到此结束。今天下午我们还有两场高峰论坛,也欢迎各位在同样的场地参加会议。谢谢各位!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