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LED产业标准焦虑 企业失国际竞争话语权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13-05-28 作者: 来源:网络来源 网友评论: 0

摘要: 纵览全球,led照明产业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催生了美、日、欧盟、中国大陆等相继推出国家级LED照明发展规划。与此同时,LED照明相关标准的制定、标准体系的建立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标准“打架”

“没有标准必然导致市场上的LED产品真伪难辨,企业品牌也优劣难辨。但仅有地方标准仍不够。”国星光电副董事长余彬海说道,当前LED照明产业处于技术快速发展阶段,投资增大,但市场还迟迟未打开,而且产业标准和产品技术水平评价认证方法已滞后于产业发展。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徐晨博士也表示,尽管LED应用在中国已经历了数年的市场渗透,各地标准也纷纷“崛起”,但截至目前仍然缺少被业界认可的国家权威标准。

他指出,LED产业对产品评价存在的三个问题需要解决:1.市场准入门槛的确定;2.产品技术路线的选择、评价与优化;3.合格评定与过程监测。

据了解,在国家标准执行缺失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地方标准。

但参与竞争和交易的众多企业中,涉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企业鱼龙混杂;同时,企业规模不同、技术背景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又增加了企业平等交易、公平竞争的难度,产品规范与标准问题越发突显。

即使相同的技术指标,由于名词术语的不统一,也可能意味着不同的含义。

因此,建立产业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产品和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毕竟,标准参差不齐导致企业在不同地区应用LED产品遭遇阻碍。一位与会的LED企业代表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路灯企业就遭遇过产品在省外部分区域不能使用的情况。

欧曼科技照明总经理李小平表示,劣质的LED产品扰乱了市场价格,而且使得消费者对于LED产品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导致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企业花大量时间、人力研读各政策、标准,周旋于各个部门之间,无形之中不仅降低了效率,而且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间接的削弱了企业用于研发、品牌塑造等环节的投入。

监管失位

“我们都是做全国生意的,但每次都要针对不同的地方标准来开发产品也是不少的成本。不过,有地方标准比什么标准都没有来得强。”佛山一位LED企业负责人说道。

“加入省相关权威部门组织的标准制定也为拿到当地工程订单买了一份‘保险’。但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也是我们最为关心的。”该负责人说。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余彬海则表示,标准的制定既要以适用为依归,更要在监管方面下足功夫。

“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标准都是要建立在相对成熟的产品或技术之上,否则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技术的发展,比如大功率的结构形式尚未完全确定,如果给个标准就限制影响了后面的开发和发展。而标准的出台,尤其是强制性的标准出台后,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迅速建立起监管、准入、认证、检测等制度。”余彬海说。

采访中,部分LED品牌经销商也说出了作为终端的感受,初期的标准体系里就需要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三者都是有必要的并相辅相成的。

企业标准、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标准是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具体细化和体现。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的标准,关键还是有人执行和监管。我们现在最希望就是有关部门按章办事,将无视标准的劣质产品清理,保证这个卖场LED的品质和口碑。”江西南昌一位刘姓经销商说道。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类新闻排行榜

联系我们

  • 编辑:黄燕燕
  • 电话:020-38010241-1013
  • Email:news@alighting.cn
  • 传真:020-8527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