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标准焦虑 企业失国际竞争话语权
摘要: 纵览全球,led照明产业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催生了美、日、欧盟、中国大陆等相继推出国家级LED照明发展规划。与此同时,LED照明相关标准的制定、标准体系的建立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失“话语权”
纵览全球,led照明产业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催生了美、日、欧盟、中国大陆等相继推出国家级LED照明发展规划。与此同时,LED照明相关标准的制定、标准体系的建立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然而近年国家和地方质监局的抽查结果总是差强人意,led灯产品质量问题频频曝光。
不合格项目涉及到意外接触带电部件的防护、潮湿处理后的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机械强度、故障状态、色品容差、一般显色指数、骚扰电压、灯功率、耐热性、互换性、功率因数、初始光效/光通量、防火与防燃等项目。
以广东为例,2012年5月,广东省和各地方政府均出台扶持LED公共照明推广项目,不少企业反映:“前景是有了,但如果没有技术门槛和权威标准,反而更容易导致低端产品可以通过低价轻易拿到项目,‘劣币逐良币’。”
在海外市场上,国内led企业也过得步履维艰,不断遭遇欧美、日本技术壁垒的围剿。2013年,欧美等国纷纷提高进口产品标准,也让国内LED企业在出口之路上举步维艰。
正如兆驰节能照明总经理全劲松所说:“没有标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缺乏话语权。政府应尽快推动行业标准的发展,加速LED标准与国际接轨,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赢得话语权。”
据了解,目前主要LED生产国都已经或将公布LED照明产品的认证标准:
1.中国的3C认证(未公布),名称为“中国强制认证”(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CC),凡是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属于强制性认证的产品,都将必须被强制通过这一认证。
2.北美的UL认证,产品通过并取得UL认证是进入北美市场的入场券。现在UL认证已成为全球最严格的认证之一。
3.欧盟的CE认证,此认证是一种安全认证标志,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
有企业老板建议:如果能在源头堵住“犯规”的led灯具配件,厂家想买都买不到,那这个标准盲区也就不攻自破了。这种想法是很有效,但在事实面前也有点“天真”。
记者在灯都古镇的瑞丰、古一配件市场专门经销led驱动电源、电线等的门市发现,很多标志着3C认证的电线驱动其实只是“挂羊头卖狗肉”,仅有迷惑买家眼睛的印刷,根本就拿不出相对应的认证证书,徒具虚名而已。
记者以企业采购员身份声称客户要求必须有3C认证,并连带说出LED灯具强制的标准,有的门市一口就回绝,连说没有能力符合这样的供货要求,有的则小声告知要真正的3C认证产品现在没有,但可以订做。
“至于那些什么几类标准,我们也说不清楚,但如果你真的要,我们也有办法帮你定做,不过价格要再商量。”某家位于配件市场出口处的专营LED筒射灯配件的店铺老板坦然告诉记者。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