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光与文化跨界讨论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摘要: 2013年11月27日,在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一个古朴的四合院里,集结了一批来自城市开发策划、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跨行业精英,以及雕塑、舞美、佛文化等文化届大家。
2013年11月27日,在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一个古朴的四合院里,集结了一批来自城市开发策划、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跨行业精英,以及雕塑、舞美、佛文化等文化届大家;这个由CSA推广应用委员会室外景观照明工作组组长荣浩磊先生、杭州断桥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伟业先生共同召集,杭州罗莱迪思照明系统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光与文化跨界讨论会在北京初冬的下午静静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以“跨界”概念为主题,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半导体产业联盟推广应用委员会的成立,向业内外介绍委员会的工作内容与价值,希望迎来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另一方面也是力求通过不同行业文化的交流,拓展光与文化、光与艺术间更深层次的跨界合作领域。
会议召集者兼主持人,清华同衡光环境所所长荣浩磊先生首先介绍了CSA推广应用委员会的宗旨,即通过制定行业规范、组织业内活动、整合业内资源,以达到促进照明行业发展的目的。荣浩磊分析照明业内的现状,道出了众多从业人员的共同疑问:照明行业发展趋势究竟是单纯追求个性化还是逐步向产业化转型?行业的聚焦点应放在何处?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照明行业的价值取向正在从盲目追求利润空间转向以解决真实需求为目的,以综合跨界的知识作为技能储备,配合专业第三方的技术验证作为支撑;此外,还需整合出一套由应用方提出需求,供应商提供备选方案,设计师和专业检测机构对方案进行验证,得出的体验评价再由媒体进行传播和资源分享的系统流程。
荣先生的发言得到了在场嘉宾的一致认同,尤其是他对于照明行业现阶段发展瓶颈及协同创新的重要性的解读。资深照明行业研究员许宁老师也深有感触,许宁分析指出,正是因为仅重前端宣传而轻应用拓展创新,加上系统分化缺乏整体推进的系统机制,造成照明行业很难有发展的新机遇。因此,供应商关注的不应仅是产品的宣传,而应该是核心利益的推送、即产品特性的创新,这些才是利益核心的价值理念;他同时指出将行业纵向环节的整合,不同行业横向的跨界融合,技术与艺术、创意与研究的交叉结合才能为照明寻找到新的发展之路。他的发言为大家提出了更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此次讨论会也带给我们众多来自行业外的声音。
清华同衡城市策划所彭建波所长除了介绍从策划、规划到实施、运营的几个不同阶段来介绍城市发展,也站在一个策划者的角度为照明发展提出新的切入点,从光与城市文化结合的角度深入到光与人的结合,从简单的提升建筑或单一区域的价值到提升整个城市的价值、提升人的生活价值为目的,用照明从引导人的消费到创造新的消费,为大家指引了新的思考方向。
还有一些行业外的代表就本行业产生的实际问题对照明提出自己的需求。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代表就节能与设计的平衡提出了问题:节能研究中发现,当节能与设计取其一时,另一方面就会有损失,照明对于艺术与美的追求与技术的节能是否矛盾?
上海中照联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陈军代表灯饰行业向照明行业提出了寻求技术支持:成熟的照明行业标准、检测验证流程,是否可以拓展应用到灯饰行业?照明行业的设计力量是否可以成为灯饰行业的技术支持?同时还有很多参会者在会后反馈了不同需求的声音。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照明工作室主任崔晓光代表新生代照明设计师提出:迫切希望听到一些关于照明设计及照明设计师现阶段的不足及应对办法,和以后对照明设计师的前景规划方面的指导意见;照明设计师面对高新技术的产品怎么在设计上更好的表现和应用,如何应对高新技术产品的专业设计软件的缺失。
北京金辉华阳照明设备有限公司高级照明设计师吴克允提出: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能够跳出照明看照明?在产品选择上,何时会有LED行业标准的出台?
豪尔赛照明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戴宝林也从工程公司的角度提出了自己问题:企业如何面对行业内部术业不专攻,导致“军阀混战”的现状?实际项目中,在样灯测试时,工程公司难以提供可量化的技术参数来验证,是否可以有第三方机构来解决?
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声音为大家拓展了新的视野空间和高度,也给予我们更多的角度去深入思考照明行业的发展,照明产品应用推广的方向和途径,同时为下届的讨论会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次活动还诚邀了书法篆刻大师刘晓瑜先生在现场为活动题词:如灯传照,杭州断桥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承香堂堂主卢伟业先生则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音乐剧《断桥》,此部剧目也是跨界合作的成果,杭州罗莱迪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利用LED高科技手法配合舞美设计,将西湖美景断桥风韵呈现于舞台之上,突破了以往音乐剧单一的演出模式,将声光电影、看听嗅触觉完美集结到整场演出中在视觉和身体体验上引领观众进入全新的感官世界。
此次活动大家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很多建议,但大家也有统一的共识:推广应用委员会不应为推广而推广,沦为厂家的利益代言人,而应坚守中立地位,深入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组织跨界团队献计献策,建立公正客观的甄选机制,帮助产业链各方答疑解惑,提升实力,同时做大整个照明产业的价值。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