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解读科研经费“返点”潜规则下的LED产业

2013-10-23 作者: 来源:半导体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怒斥科研经费“恶性问题”。梳理近三年国家各部委、各省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科研经费被“贪”“吞”“挪”“骗”屡见不鲜,“黑洞”惊人。总量居世界第三、年度过万亿元的科研投入,却没有换来与之相应的科技创新效应。科研腐败症结在哪?“黑洞”又该如何堵住?

  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怒斥科研经费“恶性问题”。梳理近三年国家各部委、各省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科研经费被“贪”“吞”“挪”“骗”屡见不鲜,“黑洞”惊人。总量居世界第三、年度过万亿元的科研投入,却没有换来与之相应的科技创新效应。科研腐败症结在哪?“黑洞”又该如何堵住?

  课题“养人”

  研究未动 钱已入腰包

  根据中国科协的调查估算,我国每年科研经费流失的金额可能达到数千亿元。科研经费管理上的漏洞导致科技部门成为寻租、腐败的高发地。其中科研经费大到发放工资、福利、建经济适用房、购买汽车,小到充饭卡、交电话费,甚至重复报销车票,在一些已曝光和查处的科研腐败案例中,科研经费几乎“无所不能”。

  山东一家新型建筑材料企业负责人张元(化名)申请科研经费“屡败屡战”得出的经验来讲说,不给经办人“返点”,事情是办不成的。其中,由于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项目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和社会合作,国家级项目对可支配的劳务、餐饮、会议等费用会有一定的额度限制,社会合作项目却基本上由课题负责人一人决定,除了可计提30%左右的劳务费,可报销的单据也几无限制,结果导致科研经费成为变相收入补贴已是“公开的秘密”。

  据广州某部属高校一位从境外回国任教的教授情况来讲,在国外每年薪水近100万元人民币,而回到广州后工资收入不过10余万元。“之所以回国,一是职称提高了,二是工资收入虽然降低了,但有科研经费作补贴,实际收入并不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课题还没开,一部分资金就已进入某些人员的腰包。“某种程度上说,一些课题经费已异化为科研人员的红包。”熊丙奇说。

  张元与某教授的例子都显示,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科研经费申领已经成为“黑洞”,局外人都不知道水有多深。这些都在呼唤一场科研经费领域改革的到来。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