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我国LED芯片产业现状浅析

2013-09-13 作者: 来源:半导体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随着芯片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随之而来。近两年,美国、韩国、中国台湾等海外芯片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且我国LED外延、芯片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产能扩张,国内芯片企业面临如何发展核心技术、在市场中立足、崛起的考验。

  由于核心设备及部分原材料一直依赖进口、外延芯片缺乏核心专利、测试方法及设备支撑不足……所以一直以来,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诸多差距。而作为LED芯片生产核心设备,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只有摆脱了“进口依赖症”,实现国产,意义非凡。

  近年来,凭借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特点,LED产业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据科技部发布的《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2015年,LED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5000亿元。

  而作为生产LED芯片的关键设备,我国MOCVD设备近年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市场被欧美企业垄断。

  数据显示,MOCVD设备采购近两年出现“疯狂”增长,2010年前中国大陆MOCVD总装机量只有150台左右,2010年年底增至350台,2011年年底更是达到近700台。而有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国内量产MOCVD设备数量已达到909台。

  专业研究机构SEMI中国资深分析师兼LED项目经理戚发鑫告诉记者,近两年中国大陆的MOCVD设备增速已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也成为全球两大MOCVD设备企业AIXTRON(爱思强)和VEECO(维易科)的最大收入来源。

  在业内人士看来,量产型MOCVD依靠进口,严重制约着国内LED产业的自主化发展。据介绍,一台进口MOCVD设备的售价目前约为1500万元左右。

  为打破国内LED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科技部发布的《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大型MOCVD设备及关键配套材料的国产化”。

  遵循这一发展思路,从2011年开始,国内包括思捷爱普、理想能源等在内的多家LED设备企业开始尝试推出国产化MOCVD设备。截至2012年年底,国内已有近20家企业和科研团队宣布涉足MOCVD设备技术研发。

  历史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中国LED产业需要有实力的、属于自己的MOCVD公司的出现,以提升整个LED产业的技术及创新能力。虽然国产设备要实现批量生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国产MOCVD设备水平的提升,依赖于国内LED芯片厂家对创新需求的渴望程度和资金的投入能力,依赖于LED芯片厂家对国产装备的信任程度。

  国内LED芯片有望突破

  据了解,目前台湾经济部投审会8月29日通过大陆三安光电入股璨圆案,但是工业局提出「四不原则」,要求三安承诺「不得要求转移专利、不得挖角人才、不得介入经营以及不得技术移转」,三安同意履行,因此整案确定以新台币23.52亿元,入股璨圆19.9%股权,创下首宗陆资参股我LED投资案。

  投审会透露,不排除未来两岸之间的LED、半导体与面板等关键技术产业,都要求纳入「四不原则」。

  从去年11月璨圆宣布,以每股约19.6元新台币、总金额不超过23.52亿元价格,发行1.2亿股的私募股份,引进厦门三安光电资金。璨圆增资后股本约60.16亿元,届时三安持股达19.9%,成为单一最大法人股东,持股比重将高于目前最大法人股东日本三井的15%。

  此投资案宣布后,震惊LED产业界,一度引起部分国内业界反弹,璨圆与三安在今年2月向经济部递件申请,直到8月底核准通过。

  工业局认为,台湾LED产业具备完整供应链、技术研发、专利布局与人才供应的优势,但唯独缺少资金与市场,而大陆拥有庞大内需市场以及世界照明灯具最大代工基地的优势,因此三安与璨圆案有互惠双赢效益,三安可以借重璨圆的专利,拓展国际市场;璨圆则是仰赖三安打入大陆LED封装供应链,以取得对岸照明标案。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