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欧洲准备出台限制规定 避免LED蓝光危害

2013-08-29 作者: 来源:日经技术在线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电子产品的“蓝光”问题终于引起了显示器业内人士的重视。关于“蓝光”,如果询问电子产品的使用者,他们会说蓝光会令眼睛感到疲劳,因此为了预防佩戴了防蓝光眼镜。

  可能影响眼睛的“成像”、“时钟”两大功能

  首先谈谈蓝光对成像功能的影响,小鼠实验表明,如果眼睛长时间过度曝露在蓝光下,无法否定引发“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可能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疑难病,现在已开始进行使用iPS细胞的治疗试验。据发表演讲的眼科医生介绍,人类的视网膜中,能够聚焦成像的部分的直径只有0.35mm左右,这上面直径为1.5~2mm的黄斑部存在一种名叫叶黄素的物质。叶黄素的作用是阻挡蓝光、保护视网膜,从而保护视力。如果过度照射蓝光,黄斑部就会受到损伤从而引发老年性黄斑变性。

  还有一个演讲指出,人类眼球的寿命是50年左右,从40岁开始水晶体开始变黄,能够自动阻挡蓝光,所以40岁以后水晶体患白内障的情况比较多。相反,年轻人的水晶体清澈,阻挡蓝光的能力差,有可能受到蓝光的严重影响。

  下面再谈谈蓝光对时钟功能的影响,蓝光原本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光。太阳光中就含有较多的蓝光,每天太阳升起,照耀蓝光,使人类醒来开始活动,太阳西沉,蓝光消失,人体内的褪黑素减少,诱导人类进入睡眠。

  但近年来,随着配备LED背照灯的电子产品和LED照明的普及,人的眼睛不分昼夜地曝露在蓝光下。这有可能扰乱基于人体机能的生活节律(昼夜节律)。

  日本庆应大学的坪田教授指出:“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对蓝光波长有吸收峰值的名为‘第三种视细胞'的细胞群,并且发现这种细胞控制着昼夜节律。”白天体内吸收大量蓝光是没有问题的,可到了晚上仍继续曝露蓝光就不行了。到了晚上仍继续注视蓝光的话,“身体就会误认为‘还是白天’”。

  验证蓝光的中长期影响需要很长时间,而现在电子产品用户已开始佩戴防蓝光眼镜。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Sliney教授在此次学会上指出:“虽然佩戴防蓝光眼镜在目前还不是硬性要求,但没有理由否定用户为保险起见而配备防蓝光眼镜。”

  欧洲准备出台限制规定

  LED研究人员的演讲也引人深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Hunt指出,如果一直按照现在的方式提高白色LED的发光效率,那么必然会提高蓝光部分的亮度。LED厂家表示,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正在开发光谱接近太阳光的LED。

  站在限制蓝光的立场上,欧洲的CIE表示,近期将对LED灯的蓝光进行分级。在CIE演讲后的答记者问环节,记者问道:“智能手机和电视机也将采取这样的措施吗?”CIE回答说“正在考虑”。CIE计划首先针对快速普及的LED照明进行蓝光限制,今后将对所有电子产品进行蓝光限制。

  后来,NHK大阪电视台播放了有关蓝光的专辑节目。节目中介绍,德国工业标准(DIN)已经出台了LED照明的蓝光标准,并且正在按照该标准、在大学的教室里开展白天强调蓝光而晚上减弱蓝光的实验。参与实验的学生对此评价很高。节目中还介绍了正在开展同样实验的日本的大学,但推进该实验的教授呼吁公共机构推进研究,“即使是对人体有益,但在日本,没有科学依据就无法宣传”。

  从该节目可以感受到日本和欧美对蓝光问题的态度差异。不过,笔者想强调的是,国际学会绝不支持“既然这样,那就回到灯泡时代吧”这样的负面思维,而是朝着“有问题设法解决”的积极方向来探讨的。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