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普照明:一心想做中山百年老店
摘要: 短短10多年时间,欧普从一个专门生产节能灯的8人小厂,发展成拥有4500多名员工、6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固定资产4亿、年销售额16亿元的专业民用灯具厂。
马秀慧,1971年出生,浙江人。1994年来到广东中山古镇创业,1996年与丈夫王耀海一道创办广东欧普照明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短短10多年时间,欧普从一个专门生产节能灯的8人小厂,发展成拥有4500多名员工、6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固定资产4亿、年销售额16亿元的专业民用灯具厂。
创业从艰难起步
1994年,23岁的马秀慧和丈夫王耀海从浙江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东中山创业,怀着衣锦还乡的梦想,他们干起了农场生意,却在一夜之间血本无归。无奈之中,马秀慧从表姐处批发了一批环形灯管,租下了一个“小门脸”重头做起。每天天刚亮,王耀海把一箱箱灯管从库房搬下来,蹬着三轮去送货。“那时候,我怀孕8个月了,所能做的就是把大箱子搬到楼梯的扶手上,让它顺着往下滑。”
“我还是想帮助老公分担点,于是,我就去收货款”,马秀慧说,“我一人挺着大肚子,上门找客户要货款。”收货款让马秀慧受了太多的委屈。有的人虽然给了货款,但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人很不舒服,实在不能忍受,马秀慧就轻轻地说一句:“这钱本身就是我的,又不是你们施舍的,你们这样做生意也是做不成的”。一句话说得对方脸红了。这个温婉娇弱的浙江女子,善良地告诉自己,如果他们不给货款,也许是因为很忙,根本顾不上理会自己这么小的生意。
但走出门后,马秀慧还是忍不住哭,这样的经历也促成今天的欧普从创业到现在就一直延续着一个铁规:供应商的货款锁定45天内一定现金结账。这一破行规的举动,使得今天的欧普在赢得声誉的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资金周转。
经营光明的事业
马秀慧坚信——要给消费者带来美好光照享受的前提是保证产品的品质,这也是欧普八年来始终坚持的一个信条。
马秀慧夫妇进入节能灯行业不久,即遭遇到了残酷的价格战。许多厂商为了以低价赢得客户,不惜使用劣质材料生产灯具。在汹涌的降价狂潮中,欧普不为所动,坚持使用优质的原材料,保证灯具的节能性能和使用寿命。但这样一来,欧普的产品价格就要明显高于一些劣质产品,这使得一些急功近利的经销商改投了其它厂家。眼看着客户在一个一个地流失,马秀慧慌了,她用不知所措的眼神询问爱人该怎么办?爱人很坚定地告诉她:“节能灯是用节约能源来为消费者省钱的,如果用劣质原材料生产来降低成本,可以以便宜一半的价格卖出去。但这样做,节能灯的节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浪费能源,这对社会、对消费者都是不负责的,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能做。你相信我,只要我们保证产品的品质,今后最赚钱的一定是我们!”听完爱人的话,她没有再说什么,重又投入到工作中去。爱人是一个有着敏锐商业触觉的人,她相信爱人的眼光和判断能力。
坚守品质的防线,再加上通过改善管理有效控制了产品成本,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欧普不但逐步收复了失去的节能灯市场,还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痴迷灯光拒绝贴牌
“单说赚钱,10年前我就能过很好的生活了”,面对市场依靠贴牌滚动财富的现状,马秀慧告诉记者,欧普成立之时,董事长就确定,欧普要做百年老店,核心竞争力就是做自己的品牌,绝不做贴牌生意。
多年前,公司有负责人接了贴牌单子,也确实给公司带来了利润。但是,马秀慧还是毅然停止了这方面的业务。“如果继续做贴牌,生意是可以增长更快,但是你做了人家的品牌后,就会自然滋生惰性,沿途的花草树木会让你分心的。”
“我最欣赏的状态是身、心、灵的完美契合”,马秀慧告诉记者,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对灯光痴迷的马秀慧无时不关注光、研究光,而这也往往给自己带来很多美好的创意。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例子:一个化妆者本来想化一个淡妆,在镜子里审视的效果也不错,但一走出去却变成了浓妆艳抹,把人家吓了一跳,弄得化妆者很尴尬。于是欧普就研制出了一款镜前灯,以良好的写实性灯光,保证了化妆的效果,让化妆者在室内从镜子里看到的效果和在阳光下的效果完全一样。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