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中国面临16.5亿节能灯回收之窘

2013-05-13 作者: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从2008年起,国家为实现“节能减排”目的,通过财政补贴来大规模推广使用节能灯。在数年之后,节能灯的普及率确实大幅提高,但一个问题随之而生回收处理。有专家指出,虽然节能灯有着节约能耗的优点,但是如果回收处理不当,其内部所含的重金属,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困境  处理企业严重“吃不饱”

  回收困难,必然影响到了国内为数不多的现有处理企业:一些大型的节能灯处理企业,其回收处理能力却一直处于大规模闲置状态无节能灯管可以进行处理。

  厦门通士达是国内灯管回收处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其事务主办专员陈蕃武告诉记者,通士达自2008年从瑞典引进了MRT废旧灯管回收处理系统,该系统至今仍在国内废旧灯管回收领域高居前沿。系统经过破碎、筛分等前处理工序,经分流器将汞和玻璃、荧光粉等其他废物分离回收。当时,通士达公司总共买了两套回收系统,价值2600万元,其初衷是“吃掉”整个福建的废旧灯管,但事实未能尽如人意。

  陈蕃武介绍,通士达每生产100支灯管,约报废5支,1年下来,大约有220吨的淘汰灯管,MRT设备引进后主要“消化”本公司的报废品。在年处理能力可达3600吨的两套MRT系统面前,220吨的数量只是“小儿科”。

  “开一套系统,上午和下午各开一个小时,就足够处理掉公司内部产生的淘汰灯管。”陈藩武说。

  为了充分利用MRT的剩余产能,通士达公司动了一番脑筋。

  去年8月份,通士达公司拿到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开始“吃单”,从那时开始,通士达陆续和其他灯具生产企业签订合同,负责处理它们生产过程中被“剩”下来的灯管,包括节能灯,但因为企业多积攒一年的淘汰品才会送过来回收,故通士达的MRT目前还处于不完全运转状态。

  企业的淘汰品可集中处理,那么居民产生的废旧灯管该怎么办?

  陈蕃武称,民用节能灯管废旧品过于分散,回收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大规模处理废旧品又会带来巨额的设备运转成本,在这个层面,只有政府才能牵头,企业做不到。

  武汉  立法要求社区回收节能灯

  在近期,武汉市出台了专门条例,对废旧节能灯回收处理作出了规定。

  根据这一条例,武汉市将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节能灯管处理企业在商场、超市等设置废旧电池、节能灯管回收网点,通过以旧换新等方式对废旧电池、节能灯管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并要求当地循环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建立节能灯管统计核查制度,对其回收和综合利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