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勤上光电李旭亮:做LED领域“联发科”

2013-03-11 作者: 来源:环球企业家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二级市场的喧嚣也开始蔓延至整个LED照明产业,质疑的声音铺天盖地而来,甚至有媒体预判,LED将步光伏行业后尘,走上不归路。这一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政策市陷阱

  2011年年底,李旭亮带领勤上光电再次冲击资本市场,成功登陆中小板。如今他承认“这种模式就是专门为上市量身定做的”。

  他口中的模式即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用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也是目前大部分LED企业采用的模式。

  正如当年李旭亮铺展渠道的艰辛,在传统照明灯称霸时代,因价格高,质量参差不齐,普通消费者对LED灯并不认可。因此,这些企业的主要订单来自政府。在发展新能源政策和节能减排压力的双重推动下,各地政府大力推动公共照明改造。

  这是一项耗费巨额资金的工程,李旭亮称,近期解禁的数亿元加上4亿元公司债,如果进展顺利,一年就用完了。而这仅是一家公司,很显然,政府的财政自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支付如此庞大的工程款,企业只能先行垫付相应成本,从而造成资金流压力过大。EMC的推广则稍微降低了回款风险,一般以5年为周期,以节省下来的60%电费支付。近几年,该模式也复制到商业照明领域。

  毫无疑问,这样的市场构成和发展模式,没有强大的融资和议价能力,企业将举步维艰。这就不难理解李旭亮为何轮番要向资本市场发起冲锋。

  如果说他是幸运儿,那么很多企业却难逃倒闭和转型的命运。这是一个与光伏一样,典型的以政府主导发展的产业,投资生产与市场需求均由政府驱动。很大程度上,地方政府的过度关怀导致了某些企业的盲目扩张,光伏龙头企业江西赛维的故事就是前车之鉴。

  无独有偶,在LED行业,同样的故事也上演多时。地方政府除了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外,更是投入真金白银。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10年前后,广东某地级市,一些LED芯片制造企业每购买一台1300万元左右的MOVCD设备,政府最高可补贴达1000万,少者也六七百万。而从上市公司的财报中,也可窥见一斑,比如三安光电,三季度利润6.67亿元,补贴高达3.28亿元。一旦政府减少补贴,而市场拓展能力依然不足,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正如李旭亮所言:“没有哪个产业仅仅靠政府能够做大做强的。”

  更大的困局在于,政府一面强力推动企业扩张,一面给出的订单又捉襟见肘,这与光伏产业大启动时如出一辙,因此逐步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需求不断向品牌聚集,中小企业抢不到订单,无法支撑正常经营。”李旭亮说这是最直接的结果。

  资金和订单的双重压力,再加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导致的市场普及放缓,逼迫部分企业开始转型甚至倒闭。德士达于2010年转型商业照明,而2011年,同城的亿元级企业钧多立老板的“跑路”则引发了市场对LED企业倒闭的关注。深圳市LED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仅深圳,当年就有80多家相关企业破产。2012年,LED企业倒闭更是不断见诸媒体。

  在政府的推动下,市场也在发生变化。于一哄而上的乱局中,产品的成本和价格的下降幅度也出现倒挂。熊映翔算了一笔账,2006年,德士达刚量产时,一盏灯每瓦的成本20块,现在只需12块左右,而150瓦的灯具出厂价6年前要5000元,目前只需2200块左右。对于下游企业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上游芯片的价格在2011年出现跳水,低端芯片最高降幅达60%。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