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市场需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发展形态
摘要: 由于LED行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进而造成价格也极不统一。不少企业为减压成本采用劣质原材料,再以超低价格占领市场,这不仅不利于LED价格体系的健康发展,更是打击了消费者对LED产品的使用信心。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LED企业80%的产品依靠出口,受欧美市场不景气以及国外客户不断压价等因素影响,国内LED企业的订单与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年初至今,大陆LED企业来自欧美的订单大降三成的情况已比比皆是。而目前国内LED终端应用市场也并未完全打开,在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夹击下,通过低价快速占领市场似乎成为其摆脱困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价格持续下跌主要是基于上游产能扩充太快,而下游应用市场拓展又不够大,致使上下游产能不匹配造成的短期产能过剩。不管是国际企业还是国内企业,在经过前期巨大投入后,市场并未如预期的乐观,特别是对于资金实力欠缺的中小企业来说,为了生存只能选择采用“低价”占据市场。
去年,芯片价格降幅高达30%~50%,业内人士纷纷感叹价格降幅过猛,并有人断言,2012年很可能是LED行业的一个“价格年”。
“价格战”由来已久,出现在如今的LED行业,不少人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对企业发展较为有利,势必会让企业寻求技术突破和提高管理能力,并降低成本。但也有人认为,目前LED市场上的低价竞争行为,大多是以通过原材料的调整来达到目的,仍处于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作为传统竞争手段的价格战,出现在目前快速发展的LED行业,到底会为LED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发展
今年1月份,在价格竞争激烈的韩国地区,一线照明品牌厂商以让业界惊讶的价格推出了终端售价10美元以下取代40W白炽灯的LED球泡灯,使得韩国取代传统40W球泡灯的平均售价达到10.4美元,跌幅13%。无独有偶,4月份,国内某知名LED企业,高调宣布4月中以后,亮度相当于40W、60W的球泡灯出厂价不会超过5美元。消息一出,业界哗然,这家企业被业界称为继韩国厂商之后新一代的“价格破坏者”。
谈及降价原因,大多企业的观点几乎如出一辙,那就是希望通过降价吸引国际巨头的大订单,实现大规模生产,寻求进一步降价,并以此迅速撬开国内LED照明市场。然而,不得不引起注意的是,某些小企业的“跟风降价”,则是以劣质产品混入市场,试图浑水摸鱼,抢得一杯羹。
由于LED行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进而造成价格也极不统一。不少企业为减压成本采用劣质原材料,再以超低价格占领市场,这不仅不利于LED价格体系的健康发展,更是打击了消费者对LED产品的使用信心。就如浙江阳光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官勇所讲:“盲目的低价战会造成LED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发展形态。”
而必须何都感觉到了价格降幅之大重要体现,是企业致命的杀手。低价战,奥的亮中国区总经理吕卫东告诉记者:“奥的亮不会陷入价格的竞争,我们一直都是这种观点,只有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才会去打价格战,其实这种盲目的降价根本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培育。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通过材料成本的控制及设计结构的改变才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当然,根据国际上芯片成本的降低幅度,我们也会调整产品的价格,但是我们不会恶意的进行价格竞争。”
汉德森市场总监左淮民认为:“对于价格要有一个良性的概念,一个好的公司好的产品必须要给它好的价格,它才能够继续提供好的产品,为社会提供更好品质的服务和产品。如果一味的压缩价格,就会导致企业利润减少,无论员工还是企业发展就会缺少资金支持,更谈不上品牌。未来将会走向粗制滥造的路,即使价格便宜了但质量却无法保证,这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不负责任。”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