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仲明:没有思路就是最好的设计思路
摘要: 从光环境、建筑特点以及整体设计的理念——“光体雕塑”进行介绍。我们把建筑作为一个雕塑作品来设计,这是根据建筑的结构以及材料、造型等特点而下的定义。
题记:
每一座建筑是一个静谧的作品,它就矗立在那里,是光的进入让它有了丰富的声音。光线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制造了浪漫,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凸显需要陈明的地方、遮盖需要沉默的地方。最简洁的表达就是,光于建筑是美。
美,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作为照明设计师,对于光运用在建筑中所产生的美,同样追求。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一个雕塑家对于美的诠释。
“我们把建筑作为一个雕塑作品来设计。”这是照明设计师蔡仲明的话。与雕塑家在思维上情感上灵犀相通。
蔡仲明任江苏宏洁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曾经负责苏州高新区人才大厦夜景灯光照明设计、苏州沧浪区沧浪新城照明设计等。阿拉丁照明新闻网记者藉着蔡仲明即将出席于9月15日举办的“全国照明设计师沙龙·苏州站”的契机,与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探讨他对于建筑照明设计的体会。
对话
——据了解,贵公司张红总经理将会在沙龙上进行照明设计案例分享,是一个什么样的案例呢?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
蔡仲明:分享的案例是“苏州高新区狮山广场夜景照明”,选择这个案例主要是因为这个项目的设计整体上比较大方、素雅,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将会从哪几方面进行介绍呢?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蔡仲明:从光环境、建筑特点以及整体设计的理念——“光体雕塑”进行介绍。我们把建筑作为一个雕塑作品来设计,这是根据建筑的结构以及材料、造型等特点而下的定义。
设计思路方面,首先确定一点,我是用灯光作为语言来表达的,灯光是需要载体介质的,而在我眼前这个载体所呈现的个性和雕塑之间是有共性的,我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的共性,用灯光这个语言来表达。
——如今有很多建筑的设计很有艺术感,但是会引起人们的争议,比如新的央视大楼、苏州的“东方之门”……面对这些造型奇特的建筑,您认为在做后期照明设计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大程度突出建筑的美?
蔡仲明:你提的这个问题蛮好的。美,是我们每个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所最求的,也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者所追求的。有许多人害怕孤独,可孤独是人类客观存在,有些人是逃避的,有些人是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的,比如台湾的蒋勋老师就能透过客观世界看到孤独之美,我就很喜欢他的“孤独六讲”。至于人们对这些奇特建筑的争议,我觉得有争议有辩论有不同的意见是好事儿,从照明的角度我更关心这些建筑的室内空间,因为再怎么奇特的建筑,总归是人们的生活场所。
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实它们存在的本身是很孤独的,因为它们要承载的太多。就“东方之门”而言,假如是我设计,我会寻找“简单而有力”的方式去表达,个人认为这样更符合苏州这个城市的特点。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