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吴长江回归能否照明雷士

2012-07-20 作者:阿拉丁照明网 来源:羊城晚报 网友评论: 0

摘要: 雷士创始人吴长江成功回归。雷士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昨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公司第三大股东施耐德愿作出妥协,现任CEO张开鹏也表明愿离开,以平息劳资争议。

转播到腾讯微博
吴长江回归能否照明雷士?

图/CFP

雷士创始人吴长江成功回归。雷士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昨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公司第三大股东施耐德愿作出妥协,现任CEO张开鹏也表明愿离开,以平息劳资争议。

雷士员工昨日却表示,仍未最终确认施耐德是否决定退出。但在员工和经销商力挺之下,吴长江回归雷士已无悬念。

表面看,吴长江完胜赛富和施耐德。但昨日有观察人士向羊城晚报记者分析,施耐德或只是策略性退出暂避风头,吴长江重回雷士之后,其与赛富和施耐德之间的长期博弈远未结束。昨日,雷士在经历前天短暂复牌后继续停牌,并称后期会刊发其他涉及股价的敏感资料。

  传施耐德“策略性”退出

上述高管向羊城晚报记者称,施耐德中国区总裁朱海早在两周前就与吴长江、张开鹏及雷士近50名承销商在澳门召开闭门会议,协商吴长江回归事宜。朱海称“施耐德从未计划干涉、控制雷士”。施耐德永远只是雷士的战略投资方,只有雷士经营业绩良好,施耐德才可能获利。同时,施耐德方面拥护吴长江回归。

据媒体报道,雷士照明现任CEO张开鹏、副总裁李瑞和海外业务总经理李新宇三位具有施耐德背景的高管,都表明愿离开管理层。尽管昨日雷士员工向羊城晚报记者称尚未确认上述消息,但外界依然将此解读为施耐德向吴长江让路。

在经销商和员工的力挺下,吴长江回归雷士已无悬念。但分析人士认为,作为雷士照明创始人和现在第二大股东的吴长江回归雷士本就毫无悬念,但其回归雷士后担任何职目前仍难预料。

  股东内斗博弈远未结束

吴长江回归雷士看似只剩下“程序”问题,然而雷士的前途却仍然迷雾重重。一位接近雷士的业内人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雷士股东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不是吴长江回归就能解决的。”

资料显示,吴长江与雷士第二大股东赛富及第三大股东施耐德在公司经营策略上长期不合。一方面,作为创始人的吴长江希望雷士根据自己的构想运行;另一方面,投资方赛富和施耐德又有作为资本和合作方的意志。员工和经销商虽坚定地站在吴长江一方,但在董事会结构上,仅占两席的吴系人马并不具备决策优势。这让吴长江在公司管理上感到掣肘,也让赛富和施耐德在公司运营上颇为无奈。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短期来讲,已成为众矢之的的施耐德如坚持不退出管理层,就难以平息公司停工风波。但长期来讲,赛富和施耐德肯定会想办法避免再被吴长江‘逼宫’。”

  三输局面已成定局

数据显示,从5月份吴长江突然宣布辞职开始,雷士的股价便不断跳水。此次停牌前,雷士股价收于1.41港元每股,跌破2010年雷士上市时2.1港元每股的发行价。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创始人吴长江还是作为投资方的赛富和施耐德,都在承受巨额损失。

股票的缩水或许只是皮肉之伤,但经营上的断层对雷士来说才真正伤筋动骨。

据媒体报道,雷士员工称,从6月份开始雷士的订单便同比下降了60%。事实上,公司的业绩下滑并非是在吴长江辞职后才突然发生的。雷士照明年报显示,其2010年上市当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54.3%。但到了2011年,增长率已下滑至24.9%。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雷士照明的盈利已下降了50%。从7月12日,雷士员工全面停工对抗董事会开始,雷士的经营完全陷于瘫痪状态。业内对雷士下半年的表现普遍不看好。

雷士内部员工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相信吴总回来后,雷士的经营会迅速回到正轨。”但内斗创伤何时能平复,吴长江与赛富和施耐德的矛盾会演变出怎样的剧情,这些都是雷士绕不开的难题。

  链 接

  有多少逼宫可以重来

事实上,通过员工和经销商来向公司管理层施压,推动自身回归的套路,吴长江早已运用自如。

2005年底,时任雷士照明总经理的吴长江拟在各个省建立运营中心,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但遭到另两位创业伙伴一致反对。致矛盾不可调和后,吴长江气愤出走。雷士经销商集聚在总部惠州,要求吴长江重新回来当总经理。最终,吴长江成功回归执掌雷士,其合伙人退出。

7年后,“逼宫大戏”再次上演,且再次奏效。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认为,吴长江逼宫的做法实际上是“将个人利益凌驾于整个公司利益之上”,并且认为,吴长江无权“劫持”整个公司。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所长张小飞认为:“逼宫不仅是对投资者的伤害,更是对广大股民的伤害。”他认为,即使吴长江达到回归雷士的目的,也将失去广大投资者的信任。后期,赛富和施耐德,甚至高盛都有可能从雷士撤出。张小飞说:“资本市场有资本市场的逻辑,通过逼宫来争夺控制权的方式不合规则。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失去了资本市场的信任,也就失去了未来。”

林江则认为:“吴长江的做法可能会开一个不好的先例。”在他看来,反复“逼宫”已经不止是对公司投资者的伤害,更是对市场规则的挑战。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联系我们

  • 编辑:黄燕燕
  • 电话:020-38010241-1013
  • Email:news@alighting.cn
  • 传真:020-8527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