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伦光电张彤:大洗牌不是危言耸听
摘要: 快速扩张引发的迅速膨胀,库存所带来的危机,产业结构的失衡,核心技术的缺失,价格战,倒闭潮……变动的时局,艰难的抉择,2013年,LED行业到底路往何方?重重围困下, LED人到底该如何变革,如何突击?针对这些问题,新世纪LED网采访了英国塞伦光电有限公司张彤副总裁。
新世纪:塞伦光电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张总:这些年LED上游企业的沉浮,失败者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无外乎两点,技术和合作(整合权且算作“合作”的一种形式)。马克思也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以及联合的重要性,可见其重要性和普适性。
而其他因素都是这两点的衍生概念。比如有了好的和持续的技术优势,专利保护必不可缺,同时才能保证在企业形象,品质维护,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方面胜人一筹;而垂直整合,产研联盟和强弱合作等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技术,运营和资本运作的空间,从而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
新世纪:企业应该怎么利用国家政策对企业的补助?
张总:政府的优惠政策对节能行业的帮助不可低估,这一招在欧美国家也是屡见不鲜。比如英国当初在节能灯刚刚兴起的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政府认识到节能对国家的长期贡献,所以要求企业以成本价格将节能灯卖给零售商,利润部分由政府按照一个双方公认合理的标准为企业补齐。其结果使得节能灯迅速在英国普及开来。
与此相比,我所了解的中国政府的帮助主要以对购进MOCVD,土地资源和税收方面的倾斜政策和补贴。这有力地推动了一批有雄心,有胆略的LED行业的先行者“开疆拓土”,但是同时也产生两个始料莫及的负面效应:一是诱发了一部分无技术开发或再开发能力的企业利用政策进入市场而之后又无法持续,二是部分企业在没有做好足够的市场、技术和风险调研的情况下疯抢MOCVD导致2012年严重的产能过剩。
现在随着一些地方政府对购买MOCVD优惠政策的取消,生产商们开始冷静下来。但是希望政府不会因前一段的过热而放弃或缩减支持,恰恰相反,支持的力度应该加强,只是支持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比如对技术开发和转化的资金支持,对产研联盟和强弱联合的政策支持,以及类似英国的政策对LED外延片/芯片以及LED灯具的补贴支持。
新世纪:您如何看上游“大洗牌”?
张总:我认为这完全不是危言耸听的看法。随着中国LED行业慢慢从“学步期”进入“青年期”,那些没有技术作后盾的企业势必在大浪淘沙或自生自灭或在规模效应的符咒下,被无情地吞掉。不过从长远看,如果那些没有财政实力又无技术实力的企业,能够尽早从行业中退出去,这样能够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好的秩序和运营理念。
新世纪:在可见的时间范围内,塞伦光电的技术路线是怎样的?
张总:如前所述,我们目前正在推广的是两套新技术方案,希望能够与国内的生产厂商合作将这些技术实施在在的推动我们LED行业的前进。另外我也希望这也是一个为大家在LED技术层面上拓宽思路上抛砖引玉。下面我再稍微详细的讲一讲。
技术一:在对现有LED生产技术不增加成本和工序的前提下,以精细纳米柱结构大幅降低材料缺陷,其结果使得材料光转换效率大为提高。该技术对非图形基底上的LED外延片光转换的提升达到80%-120%。这一方案与现有的高亮LED制造过程完全兼容,已通过多次重复性试验并且良率达90%以上。它在技术容易掌握,能耗仅为传统LED产品的一半,并且通过更高的效率可获得更低的工作温度和更长的期间寿命。
技术二:采用非极性或半极性材料,在只增加一道工序的前提下,不仅使得大幅降低材料的缺陷密度从而使得材料内量子效应提升7倍,因此直接导致同级照明系统所需芯片(即成本)剧减。而且还解决了LED光源具有取向性的问题。如果使用这样的LED作为显示屏、电视、手机等背光源,则加置扩散片的工序将不再需要而可以直接获得各向均匀的出射光,因此对于相关终端应用将节省了生产时间和成本。大家知道,UCSB的中村修二教授在非极性或半极性材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而我们与中村教授最显著的不同点是,我们的非极性或半极性氮化镓是基于成本低廉的蓝宝石,而非氮化镓。
上述这两种技术都是通过创新的(但又是低成本的)制备方法,针对外延片这一环节提升材料本身的发光性能。它普遍适用于不同衬底(如蓝宝石或者硅衬底)或者不同终端应用(如大功率等)。
新世纪:让“设备国产化”这句口号变成了现实,对你们而言是机会还是挑战?
张总:MOCVD设备国产化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尽管只是第一步,但毕竟万事开头最难。不过达到国产化还不够,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从技术参数上达到并超过如Veeco和Aixtron等世界领先行业,相信这一点在目前阶段还无法做到。但是如果光靠价格战去竞争又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而这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也就这个事情与一些国内研发MOCVD的人士探讨过 。比如将我们的技术2(非极化/半极化氮化镓)作为类似于软件外挂到国产MOCVD上,这就如同一些PC生产商外挂杀毒软件的经营模式类似。这种商业模式将使更多的终端用户受益。
新世纪:能否介绍下塞伦光电在专利方面的布局?
张总:我们在欧洲,美洲和中国等地都已成功申请多项专利。随着中国对高技术的渴求和对知识产权的保障日益完善,相信我们以及象我们这样的高技术含量的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
另外,我们也在积极着手和有诚意合作的大中型国内企业签约合作备忘录,共同保护技术优势,并以此为基点共同谋求发展。相信这是一条实现塞伦光电,国内企业和中国的光电事业共同发展三赢的道路。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