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周太明:与光源和照明相伴一生

2012-01-15 作者:阿拉丁照明网 来源:《半导体照明》 网友评论: 0

摘要: 他是我国兼通光源和照明的第一人,亦是我国传统照明专家中最早看好半导体照明的第一人。他师从蔡祖泉教授,先是多年潜心光源研究,后因发展需要转向照明研究领域,陆续主编、出版多种光源与照明方面的书籍;为师一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光源和照明方面的人才,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他是我国兼通光源和照明的第一人,亦是我国传统照明专家中最早看好半导体照明的第一人。他师从蔡祖泉教授,先是多年潜心光源研究,后因发展需要转向照明研究领域,陆续主编、出版多种光源与照明方面的书籍;为师一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光源和照明方面的人才,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光源与照明方面均有造诣的人,刚涉足这个领域时,内心也曾犹豫过。“简单的灯泡有什么好研究的?……蔡师父(这是当时大家对他的亲切称呼)并非科班出身……而且电光源实验室还是个小单位……”——这是四十多年前,刚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周太明被学校分配到蔡祖泉教授所在的电光源实验室工作时的最初想法。

但之后的时间里,在蔡祖泉教授言传身教和高尚的人格影响下,周太明逐渐全身心投入到光源研究中,从最初的卤钨灯、荧光灯、高强度放电灯(HID)到现在的LED光源都留下他探寻光源终极奥秘的足迹。他逐渐发现,电光源不仅是一门工艺性强、技术性强的学科,而且是一门涵盖了真空技术、材料科学、荧光粉技术、气体放电、光度学和色度学等诸多知识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他最初的想法也发生了180°的转变,工人出身的蔡祖泉教授成了他这辈子最敬佩和最想感谢的人,他说:“蔡教授是我一生中最敬重的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构建复旦光源教学体系

“路在脚下要一步步走,知识追求永无止境,需要一点点积累,勤奋才可到达成功的彼岸。”周太明一生中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在跟随蔡祖泉教授的日子里,他坚持从实践入手,潜心研究,不懈追求,在与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新成果。为了丰富理论知识,指导日常实践工作,周太明广泛涉猎了世界上著名的光源书籍,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高压汞气放电》及后来出版的《放电灯》等著作给了初入光源领域的周太明很好的指引。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松下照明研究所和美国劳伦兹国家实验室的进修,又使他学到了很多国外的最新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吸取的知识让周太明对光源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他今后的著述和构建复旦大学电光源本科课程教材体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照明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展开了对电光源的研究。复旦大学也相应举办了很多次培训班,当时他编写的一本油印的培训资料《光源原理与设计》,成为我国第一本专门针对电光源方面的教材。周太明回忆说:“当时应行业内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这本培训资料被《电光源通讯》杂志连载18期。连载内容得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青,并建议复旦正式出版。在蔡教授的指导下,成立了一个写作班子,最后由我负责统稿、构图和出版事宜,于1977年出版了《电光源原理》。”书中首次将评价光源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显色指数Ra的计算方法介绍到国内,并将实际计算的例子收入到书中,为全面提高我国光源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检验方法。此书出版后,成为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本科生的教材和行业内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很多工程师和复旦的学生因这本书而受益。

1993年,随着越来越多新光源的涌现,亟须更新知识体系。于是“在蔡教授的鼓励之下,我决定根据国内外的最新资料和自己长期积累的研究成果重新编著《光源原理与设计》。”周太明说,这本著作在原有基础上对过时的内容进行了更新,补充了许多前沿的新知识。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学生和科技人员的欢迎。鉴于其学术水平以及在培养我国光源科技人才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该书荣获了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周太明的著作凝聚着他多年在电光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累,体现着他持之以恒地对世界上最新研发成果的消化吸收,因而得到了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家的充分肯定。松下电子公司原常务董事、照明事业部部长神谷茂博士、松下电工原中央工程部副部长、日本照明学会原副会长田渊义彦博士分别给周太明教授致信表示祝贺,称“这是一本写得很好的有关光源理论和各种光源实际设计的书。我相信这本书是世界上出版的同类书中最好的书之一。”“从基础到应用,一个完整的体系被建立了,在仔细研读之后,从内心感到佩服。”我国台湾科技大学的萧弘清教授在电子邮件中说:“《光源原理与设计》一书一直是照明界及电机技师所推崇的“Bible”(圣经)……台湾的照明学术界真是受益良多。”

由于在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和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周太明荣获“1993-1994年度复旦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复旦教务处的老师说,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规模并不大,听课的学生也不多,能获得这样的荣誉实属不易。后来,周太明又荣获了上海市育才奖。[NT:PAGE]

由光源向照明的成功转型

在从事光源教学与科研的过程中,周太明一直与上海亚明灯泡厂紧密合作,并在这段时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期间开发的能同时快速测量灯的光度量和色度量的“自动光谱辐射光度计”与“钠(金属卤化物灯)和高显色高压钠灯的研制”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周太明再次与亚明申请了“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的开发项目,但此时的亚明对自身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他们决定要与飞利浦公司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周太明所从事的光源项目也因此遇到了发展瓶颈:“因为飞利浦亚明不会帮我们做样灯了,搞光源仅有理论是不行的。”这也道出了周太明由光源转向照明的一个原因。同时,随着教材课程体系及各方面的不断完善,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照明逐渐成为课程设置的主要部分。“然而复旦当时没有自己的照明教材,从理科角度讲,所采用的很多其他院校的教材还不够深刻。”这让从1993年就因工作及产业发展需要开始关注照明的周太明萌生了写一本关于照明方面书籍的愿望。2000年,复旦大学开始举办百本创名牌课程活动,周太明撰写一本照明方面的书籍的设想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2001年,《电气照明设计》出版,成为复旦大学的百本创名牌教材之一。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成立十余载后终于有了自己的照明教材,在专注于照明学科专业教育的道路上再次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系里的青年教师们说:“《光源原理与设计》和《电气照明设计》这两本书是周太明教授多年心血和成果的结晶,前一本书是我们系学生公认的‘光源宝书’,甚至在照明工业界也称这本书是照明界的“圣经”,是从事光源和照明领域技术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为了表彰他在光源与照明教材建设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中国照明学会在2007年授予他中照照明奖“教育与学术贡献奖”一等奖。

从光源转向照明,这意味着周太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了补充自己在照明方面的知识,周太明又广泛翻阅国内外关于照明的书籍,并详细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我特别喜欢做笔记,这一辈子我做了几十本笔记,学生看到以后说周老师的笔记像书一样,我的笔记都是每一页的2/3用于记东西;另外1/3的地方留作备注,这为我的知识积累和写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周太明表示。

作为老师,周太明也深深认识到自身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否则将难以胜任。他坦诚:“进入照明这个全新的领域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不断学习与提高的过程也比较痛苦,但弄通后觉得收获蛮大,如今自己会从照明角度看光源,对光源认识也更加深了一层。”除了不断丰富知识外,周太明也喜欢用上课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他时常说:“做学生一定要考试,做老师一定要上课。”在他看来,上课是对老师最好的检验,如果自己都没有弄得非常清楚,怎么能使学生听明白呢?所以周太明会不断地鞭策自己,在每次上课之前重新温习笔记并不断加入新的体会。

转入照明后,周太明也积极推动着照明方面的产学研合作。1997年,正逢上海汽车工业公司拓展规模需成立多个相关研究所,上海市领导建议利用上海地区高校资源优势和密集型研究机构将研究所设立在高校,通过双方合作的形式实现资源互补。市领导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汽车公司的认同,因为他们也早已对蔡教授和他的电光源研究所仰慕已久,上海市汽车照明工程研究中心也就顺理成章地设在了复旦大学。已经研究照明多年的周太明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有关汽车照明的研究课题也在复旦校园内热烈地开展起来。“我们还与上海奥星、广东京安交通信号灯公司和惠州华刚光电合作开发交通信号灯;与常州星宇车灯公司合作研究LED汽车前照灯;此外,还与上海小系汽车灯公司一起开发LED汽车尾灯和HID汽车前照灯。”周太明说。

2002年3月份,周太明主持中国照明学会交通运输照明与光信号专委会,他联合华刚光电、复旦大学和河南省照明学会在广州召开“LED信号灯科技研讨会”——参会的人超过300人,成为国内最早的大规模的有关LED的研讨会。“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我对LED的认识及后来在LED方面的工作”周太明说,在1997年参加的日本第三届的亚太照明会上,他就接触到了对新光源——LED的介绍,在这之后也持续关注着日本、美国、欧洲的半导体照明计划及国际著名半导体公司的动态。尽管当时的LED离照明的路还很遥远,但周太明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与积累,预感到LED将来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

周太明还十分注意国际间的合作,他曾多次邀请国际上著名的学者到学校讲学。通过他的努力联系,第25届CIE(国际照明委员会)的主席Wout Van Bommel先生应邀担任复旦大学的顾问教授。后者常来复旦讲课,为复旦大学带来很多新的照明理念。周太明虚心向他们学习,也与他们展开积极的交流,他曾给外国光源和照明专家的论文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得到他们的尊重。美国一家很著名的照明研究所的一位副教授要提升职务,该单位将他的材料送到上海请周太明写评审意见。[NT:PAGE]

积极参与由LED引发的照明革命

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周太明写了一篇名为“LED——21世纪照明新光源”的文章,但此时的周太明也并不清楚这种新光源是否会比其他光源更有发展前途。随着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展,2003年,周太明代表中国照明学会撰写了一篇名为“半导体照明的曙光”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科协主办的《学科发展蓝皮书》(2003卷)上。当时有人看到文章后,讥讽地问道:“什么曙光呀,你看到什么曙光了?”也有很多专家对LED充满怀疑的态度,甚至有人告诉周太明:“LED那么烫,有什么好的,肯定不好用,你是不是被人利用了?”其实通过多年的跟踪了解,周太明自己内心已坚定地看好这种新光源,预感到了照明新曙光的到来:“ LED作为半导体也会符合半导体的发展规律,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光效提高速度正在加快,而每流明光的成本下降了很多。而且原有光源检测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等已为半导体照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些都为LED快速发展提供可能。”

其实在看好LED这种新光源的路上,周太明并不孤单,有很多权威的传统照明专家也有着与他同样的观点,神谷茂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周太明与神谷茂先生是很好的朋友。“神谷茂是个很好的人,知识丰富,眼光远大。2000年年初,他来到中国给GE公司讲课就专门讲到白光LED,将近80岁的他在去年的来信中说,现在LED已成为了主流,HID被取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有胆识的观点。”周太明说。在国内,导师蔡教授对LED的支持也影响着周太明,“蔡教授研究了一辈子传统光源,他非常支持LED,2008年还抱病到深圳参加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与展览会。”除了这两位专家外,与周太明有着多年交往的中国照明学会名誉理事长甘子光教授对LED看法及为人也令他深深佩服:“甘教授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学者,他非常支持LED,退休后一直在帮助一些LED企业,他经常非常虚心地与我探讨一些关于LED的问题,作为一个权威人士能做到这点非常不容易。”Wout Van Bommel教授非常重视LED的照明应用,他通过计算,得出色温在2 700K~3 000K、显色指数为80以上的LED光源可以放心在室内使用的科学结论……这个群体的力量正在逐渐扩大,也让周太明更加坚定地看好LED,“他们这几个人本来都不是搞LED的,但都非常支持LED,都有很远大的眼光。”周太明说。

2010年,中国科协给22个学会布置了撰写学科发展报告的任务。其中很多学科都是一级学科,但是照明学科这样小的学科也接到了同样的任务,要撰写《照明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报告》。作为撰写组长的周太明认识到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照明主要是由于绿色照明将在节能环保中发挥重要作用,而LED将是其中的生力军。

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周太明凭借着自己的勤奋、执着、谦逊、务实创造着自己美好的人生,赢得别人的欣赏与尊重。在复旦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他以身作则,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他说:“教是为了不教,要教给学生钻研学问的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做事效率。”这种“授人鱼更授人渔”的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大学生,如今他们中间很多已成为照明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

从事了一辈子光源与照明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周太明谈到未来产业的技术路线和发展趋势时感慨道:“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能不能看清方向很重要,我们系在LED照明方面的贡献太少了。很高兴现在系里涌现出很多年轻骨干。这么多年来,我有一点感受:我退休了也应像蔡教授一样关心年轻的一代,将更多的机会让与他们。林燕丹博士就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年轻人。我推荐她接替我担任CIE4分部的中国代表,由于她的出色表现,在今年CIE大会上当选为CIE4分部的副部长。她做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得多,为我们系争了光,也为中国人争了光。蔡教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传统,只有年轻人上去了,我们的系才有希望。”

做了一辈子老师的周太明也非常享受自己的教学生活,他认为教书有着太多别人无法体会的快乐,能时刻与年轻人为伍、与最新的科技相伴,感受年轻人的朝气和激情,自己也会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周太明退休的时候,复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请他吃饭并送了一部手机给他,希望这部手机能成为彼此间联络的纽带,这令当时从来不用手机的他非常感动。周太明说:“自己做了一辈子的照明事业,当了一辈子的老师,觉得挺值。”这种情结也让退休后的周太明一直惦记着自己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积极为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争取各方面的资源,为后继者创造更好的条件。2002年他从国家经贸委申请到绿色照明工程人才培训项目,其中一个主要的任务是编写一套绿色照明丛书。在他的指导下,几乎所有的青年教师都有了著书立说的机会。他退休后为青年教师争取到了300多万元的经费。2010年通过他的努力,某一世界著名的照明公司与系里签订了5年合同,每年资助10万元奖学金。周太明动情地说:“年轻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期望系里青年教师更快地健康成长,将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发扬广大,继续为行业培养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照明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联系我们

  • 编辑:黄燕燕
  • 电话:020-38010241-1013
  • Email:news@alighting.cn
  • 传真:020-8527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