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th周周热词】中国LED企业生存状况:挺住or倒下?
摘要: 也许对于中国LED企业来说,“淘汰白炽灯”等利好政策不过就是一床寒冷时可欲而不可求的棉被、一颗饥渴中仰望不可得的梅。未来很美好,当下却如此艰难。钧多立、博伦特、帅亮等在当下成为先烈,若单是以偶然、个别现象来搪塞能够纾解这种紧张气氛,未尝不可。但是,别忽略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青岛LED企业“0竞争优势”
青岛市三杰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LED显示屏的企业,董事长夏家骥自1998年涉足LED产品,算是该行业的“老人”了。他一直与广东的同行保持着密切联系。夏家骥告诉记者,这几个月来,广东的朋友每次通话时都会告诉他又有几家企业“不行”了。
夏家骥告诉记者,与广东的LED企业相比,青岛的LED企业基本上没有竞争优势。“目前,青岛的LED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广东进部件,在青岛组装好以后出售,这些企业的生存状况比较困难。”夏家骥说,“山东这边和高校有技术合作的LED企业有几家,但是太少,行业的整体实力太弱。”
如夏家骥所言,我国LED行业的中心在广东,如果把广东比作章鱼的身体,那么其他省份的LED行业就是这条章鱼伸出的“触角”,而山东是这些“触角”中比较细的一根。夏家骥认为,“山东的LED企业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两地,但论企业规模、产品研发速度和实力都赶不上广东,目前来看,山东LED企业主要进行产品售后服务、品牌产品分销等等,尚未发展到洗牌的程度。但越是如此,广东的行业震荡,越应该给我们敲响警钟。”
天津:“几乎每星期都能听到企业关门的消息”
“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听到有企业关门的消息。”在天津市多家LED照明企业担任过高管的邵康表示,“和广东相似,天津的LED企业也都集中在产业的中下游。但我们绝大多数企业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上都不如人家。”在他看来,眼下的倒闭潮对于天津市LED企业的冲击可能更大。
“新能源的产业热潮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真金白银扔到这个他们并不了解产业。”邵康坦言,他经常碰到一些有资金实力的“圈外”朋友想进入这个行业。以前接触的一些企业就是几个“外行”相中这个产业,凑几十万就把工厂干起来了。
在邵康看来,很多LED中下游企业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它们的产品品质很低,流入市场后,会让很多“尝鲜”的消费者对LED照明产品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眼下的‘倒闭潮’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通过市场的‘新陈代谢’,被消费者和客户接受的企业自然会留下来。”
下一页:显微镜:LED企业正面临多重压力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