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th周周热词】LED灯中国市场机会来了,谁能HOLD住?
摘要: 磨刀霍霍、马蹄声声,可以看到,欧美、日本、韩国及台湾LED业者已全面向中国大陆市场进军,山雨欲来风满楼,未来一场厮杀在所难免。谁又能笑到最后,仍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预见的却是,国内那些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岌岌可危。
大陆企业也摩拳擦掌
就在国家发改委公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的消息不久,德豪润达 (002005)随即发布了二款LED产品,并称已将此二款产品的价格下探到同功率的节能灯水平。据德豪润达称,该产品的研制是依托专利风管散热系统的创新性产品,结构成本下降25%-30%,一只代替7瓦节能灯的3瓦LED灯零售价为29.90元人民币,已与飞利浦节能灯28元的价格基本持平,但比节能 灯节能50%,寿命长10倍,而且没有汞污染。
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向记者表示,按照 目前国内LED产业的发展进度,以及国内MOCVD设备到货和投产进度来看,LED光源到今年底有可能降至每瓦1美元,而这一价格仅是目前节能灯价格的 1.2-1.5倍,王冬雷说,“当LED产品与节能灯产品价差仅有1.2倍率时,LED照明市场会骤然放大。”
具系统整合集成能力、品牌力、渠道力者胜出
但就现实而言,LED企业自身应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还是技术。LED照明产品所需要的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产品,目前仍为国外企业所主导。一方面,国内LED上游企业要积极介入这块“蛋糕”,加大在技术提升方面的力度;另一方面,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也应从之前的项目补贴模式向鼓励技术的层面转变。多管齐下,市场配合,方能让产业进入政府引导下有序发展的良性循环。
尽管前景光明,现阶段的行业整合仍不可避免。在欣欣向荣和乱象丛生同时存在的LED行业,只有经过一次深度整合,才能进入有序和健康的发展轨道。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行业会经历阵痛期,但对于具有品牌、渠道、人才、技术以及运营管理能力突出的企业而言,则更多意味着机会,这些企业可以更大规模地扩展。
放眼全局,LED行业不应作为个案。“十二五”正值国家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LED行业所遇到的问题几乎成为国内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难以避免的阵痛。以此行业为标杆进行剖析,考虑在今后如何更高效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更有其价值。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