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LED照明产业现状:市场与技术脱节
摘要: 纵观国内LED照明市场,可以发现真正火热的,只是以装饰照明、手电筒、小型灯具等为主的中小功率LED照明市场而已。由于市场对其光效、显色指数要求不高,因此功能实现比较容易。现阶段,国内涉足LED照明的电源厂商,出货多以这类中小功率产品为主,月出货量基本都在KK级/月左右。
理顺本土LED照明商业化思路
在“试点工程”、“面子工程”等市政、公共场所LED照明项目的宽容庇护下,本土大功率LED照明技术正跌跌撞撞的向前发展。究竟何时可以商用?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顺本土LED照明产业的发展思路。
1、需扶助本土LED芯片厂商成长以解决成本难题
目前中国市场上一只3瓦的LED灯泡价格大概为30多元人民币,5瓦的LED灯泡价格则在40元人民币左右,现阶段中国国内市场上测得的LED照明灯具光效平均约为60lm/w左右,即相当于0.16元/lm,这离国际市场要求的0.07元(1美分)/lm的市场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而对于日本来说,该国家预计其LED照明在2012年即可到达0.07元(1日元)/lm的要求。
LED驱动芯片厂商长运通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文茂强指出,目前,LED芯片成本占了整个LED照明灯具成本的70%~80%,因此,LED芯片成本对整个LED照明灯具的成本起到了绝对的控制作用。
眼下,长运通正致力于LED照明项目的开发,此间与其合作的LED芯片厂商主要以本土厂商为主。“考虑到合作以及交货等方面的便捷,我们愿意和国内LED芯片厂商一起合作,一起成长。”文茂强表示。在他看来,具有大功率LED芯片生产能力的武汉迪源的LED芯片产品,性能表现还不错。虽说Cree、日亚、Lumileds等厂商的LED产品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品质,但是据很多中国内地厂商反映,也许是基于保护大客户利益或者地方利益等目的,许多台湾地区、日本厂商为中国大陆出货的LED,相较于大陆优秀的LED产品来说,前者品质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因此,要想做出好的大功率LED照明灯具,光依赖LED芯片进口是不可取的,从这个方面来考虑,本土厂商还是对国内LED芯片厂商寄予了厚望。
到目前为止,大陆LED芯片厂商约有40来家,规模、产能与市场需求旺盛的正面碰撞,导致LED芯片成本下降的日期并不遥远。只是现阶段,所有上游厂商中,做大功率LED芯片的,只有武汉迪源、上海蓝宝、广州晶科等少数几家;加上外延片依赖台湾、美国等地区进口,要想降低本土LED芯片成本,却也不是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内能解决的事情。
2、LED照明电源寿命与效率成死结,试用创新思维攻克难关
“相比较国内LED芯片技术的发展,本土LED照明电源技术还很滞后。”文茂强表示。就笔者目前所了解的情况,国内大功率LED照明灯具的寿命最好情况约3万小时,而电源模块寿命是决定LED灯具寿命的主要因素。要想进一步提升大功率LED灯具寿命,需要从散热、电容器件的选用、电路布局等多方面进行技术突破。
然而眼下,电源模块寿命是全世界大功率LED照明技术所面临的公共难题。目前日本产业化的LED灯具,其平均寿命也只在4万小时左右。
此外,对于LED电源模块来说,转换效率是寿命以外的另一大应用瓶颈。LED照明电源模块主要由AC/DC、DC/DC、LED驱动这三部分组成,其中AC/DC、DC/DC的电源损耗最大,20%左右的电力将在此处被消耗掉,因此,提高这部分的电源转换效率成了众多LED照明电源模块厂商工作的重点。而LED驱动部分,目前多以恒流驱动为主,国内的恒流驱动芯片效率一般都在95%以上。“恒流驱动并不难”.黄朝刚表示。在他看来,AC/DC、DC/DC的转换效率低下才是LED电源模块的致命硬伤。
电源模块技术已然成为大功率LED照明技术的一个死结。如何对此进行改进的理论知识很多,但放在芯片工艺不足、LED照明实际应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要在短期内寻求较大的改善绝非易事。那么,我们不妨积极地运用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LED照明电源模块技术的发展,或许能巧妙地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举两个相关实例。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