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企业涌现上市潮,前程如何待破题
摘要: LED企业排队上市,如同星星点灯。那么,如何看待此次LED企业的“上市潮”?企业如何通过IPO资金谋求进一步发展?上市之后,内地LED行业将向何处去?光鲜的上市之路背后,前程如何尚待破题。
IPO之后向何处去
在LED行业,要叩开IPO大门、达到上市预期,除却公司业绩之外,还取决于一支优秀的领导团队和完备的技术力量。
最早投资中国清洁技术领域的青云创投合伙人介文治认为,对那些资质良好,拥有照明行业经验,同时又具备相应渠道能力的企业,拥有优秀的领导团队,在获得资本帮助后,往往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迅速将企业做大做强。他同时强调,半导体照明应用市场非常多元化,未来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机会非常大。对更多有着上市需求的企业而言,更需要对整体产业链有着完备的认知和掌控能力,尤其要拓展企业的产业链,不停留于单一的封装或照明等业务。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有符合企业定位的市场渠道把握能力和技术水平。“这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周全思考,对产业结构和企业发展有清醒的认知。 ”
而在成功上市之后,巨额融资如何使用,更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对的“考题”。一位国内LED封装企业的高管表示,对正在上市的企业来说,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业绩”,单纯停留在求“规模”、占“地盘”上,更应钻研如何加大研发投入,真正掌握专利技术。未雨绸缪,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不致被国外的行业巨头“鲸吞”。 “在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方面,我们在运用资本能力把规模做大之后,特别需要和国际大公司取得交叉授权的‘专利资本’。因为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公司一旦上市,国际巨头就会盯上。国内LED上市公司越多,国际LED巨头瞄准的对象就越多,国内企业必须面对这样的威胁。 ”
一些正在上市的企业确实也将可持续发展写进了上市规划。洲明科技的四大募投项目中,LED照明产品扩建项目拟投资3693万元,相关研发中心、营销体系升级超过9000万元。据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魏兴耘分析,这些募投项目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增强技术研发及市场营销能力。 “产能扩张”和“增加技术投入”成为公司上市规划中的高频词汇。
上海大峡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瑞也透露,公司拟于2012年3月在台湾挂牌上市,融资规模在5000万美元左右,主要投向两个方面:一是扩张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50%;二是增加技术投入,矢志研发成本更低的智能控制系统,以期应对未来国际品牌的挑战。
此外,LED企业在IPO之后的发展策略也出现了一些新动向。艾比森董事长丁彦辉透露,上市之后,公司将有诸如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实施显示屏领域全球范围内的收购、兼并重组等“大动作”。
如何利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优势留住核心人才,吸纳“新鲜血液”,也是LED企业正在思考的问题。据悉,洲明科技上市前已经完成了对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的股权激励,公司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骨干都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保持了公司管理层及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鸿利光电也采纳了公司内部主要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持有公司股份,作为公司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来源:解放日报)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