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约束力遭考验 LED企业先行蹒跚学步
摘要: 由于LED照明市场刚起步,缺乏统一的接口和规格,产品之间的兼容性较欠缺,导致LED照明出现故障之后的维修困难重重,在LED普及的道路上形成不少障碍。
虽然在诸多LED关键指标方面尚未制定明确的标准,但已经有厂商放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觉提升LED散热、光衰等性能,LED技术的发展脚步已经先行。
LED应用中暴露出最大的问题在于LED的寿命并不如预期中的理想,而导致LED“短寿”的根源在于LED驱动。张世霖称,实际上LED的寿命确实很长,而LED灯之所以短命和驱动的损毁有着密切的关系。“看起来电源占灯具的成本不大,但是电源寿命的长短直接决定了LED的寿命。”为此,真明丽专门成立了团队研究电源设计,并和LED驱动、被动元件厂商共同合作,寻找LED电源管理的优化方案。
LED相较于传统照明光源具有轻薄小巧的优势,但也由于芯片面积小而埋下散热不良的祸根。驱动电路的损毁大多源于LED发热导致温度过高,蒸发了电解电容中的电解液,最终导致整个照明系统的故障。真明丽挟LED产业垂直整合的优势,从封装入手,通过塑料支架、陶瓷基板、热分离全方位改善散热问题。
散热不佳还会引发LED温度升高的后遗症,而LED的发光效率和温度成反比,温度是LED光衰的主因。深圳市稳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海表示,通过选用导电性能好的银胶有助于改善LED散热,从而减少LED光衰。稳亮电子选用进口银胶,尽管价格略高于国产银胶,但产品50000小时的光衰可以控制在32%左右,比国产银胶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上述改良封装材料的手段是通过被动的方式帮助LED散热,随着LED产业的壮大还衍生出新的商机——LED主动散热。中国台湾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瞄准LED散热推出了一系列风扇,突破了封装散热缓慢的瓶颈。理论上来说,LED芯片的结温不宜超过80度,但实际封装后LED的温度环境经常超标。建准电机MR16(7~15W)崁灯、E27(15~25W)球灯、25~40W筒灯散热模块可以有效降低LED灯具的温度,并设有过温保护功能,避免温度过高引发意外。据该公司企划部副理许雪宜介绍,该公司产品已经为飞利浦筒灯所采用,成功将31W的筒灯温度降至56℃。
LED市场自从2008年以来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全球各国均虎视眈眈紧盯着这块大饼,各国也相继竖起了标准壁垒。中国国家标准出台半年以来,仍旧难挡低价芯片的泛滥。如何制定出适用于中国LED市场、真正促进本地LED企业的标准值得深思。正如郑浩闻所说,从多角度考虑才能制定出有利于LED产业持续发展的有价值产业标准,才能正确引导产业良性的发展方向。否则,一再尝试性地制定一些无法体现产业技术和市场相对应高度的标准,便会将产业发展推入无所依循的困境。[NT:PAGE=.$]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