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中国标准约束力遭考验 LED企业先行蹒跚学步

2010-12-17 作者: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由于LED照明市场刚起步,缺乏统一的接口和规格,产品之间的兼容性较欠缺,导致LED照明出现故障之后的维修困难重重,在LED普及的道路上形成不少障碍。

  各国LED标准抢占话语权,考验LED企业竞争力

  LED国家标准的目的不只是规范市场秩序、扶持国内优秀企业,其背后更深层的含义在于抢夺LED国际话语权,增加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筹码。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抛出LED标准游说国际组织采纳,企图抢占LED标准的制高点以主导LED产业。

  早在2009年韩国就已启动提案,意图把LED灯和灯具的国家标准推进为IEC国家标准。美国自然也不会坐视LED国际标准旁落他人之手,提前发布了LED光源灯具的能源之星标准,明确LED照明产品的规格,试图通过美国CREE、bridgELux等LED领头羊影响市场进而为升格为国际标准而暗暗铺路。截至2010年4月1日为止,共有17家厂商包含19品牌及300个产品通过能源之星的类别A (Category A)临时性住宅及非住宅用LED灯具(Residential and non-residential luminaires)认证。名单中除了知名的LED大厂Cree、Philips,也出现了一家中国面孔——真明丽,凭借其嵌灯( Recessed downlight)于2009年12月4日获得LED能源之星节能标章。由此不难理解真明丽在中国电子展上大张旗鼓宣传能源之星的举动了。

  美洲市场除了能源之星把守之外,针对固态光源的UL标准草案也在制定中,由于UL认证费用高而且认证手续繁琐,着实考验了LED企业的实力,对试图进入美洲市场的企业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欧洲方面因欧盟各国各自敲着如意算盘,造成制度和规范出台迟滞,目前欧洲相关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为宽松,CE在针对固态光源方面的技术修订案仍参照传统光源。

  全球各国借助LED标准圈地设卡势必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将一部分LED国外企业阻挡在外。在王文峰看来,各国标准不一对于LED产业的发展有利有弊。“各国标准的不统一,在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迷茫和混乱。长期来看,依靠出口的企业可能面临挑战,标准壁垒会将不合规范的企业排斥在外,驱使面临淘汰的企业必须在短期内改善工艺,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标准约束力成疑,LED企业自行提升关键指标

  纵观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以标准壁垒来限制LED进口进而保护本国市场卓有成效,但中国LED产业的发展进程有别于海外,不可一味照搬照抄海外经验。高端LED芯片市场已经被科锐、欧司朗、Philips Lumileds、SemiLEDs、日亚等国外芯片大厂所垄断,日亚、丰田合成、三菱化工手握着一流的荧光粉、光学材料,中国企业难有作为,本土市场在短期内难以突破技术瓶颈。在LED产业上游处于弱势的中国市场出台LED制造标准无异于帮助海外大厂树立技术屏障,对促进本地产业发展意义不大。

  郑浩闻指出,国际企业在半导体制成部分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制成技术,中国再制定LED器件的标准似乎没有太大意义;一再尝试性的制定一些无法体现产业技术和市场相对应高度的标准,便会将产业发展推入无所依循的困境。“中国在应用产品端的标准制定有着绝对的必要性,而且必须脱离原有的标准。”他认为一直沿用传统光源的照明标准对LED灯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应该站在市场推广的角度上把LED灯的优点如:节能、照射角度可控、响应时间快、长寿命、制成环保…等优势加以体现;在消费者角度上应把受质疑的部分明白制定出来,例如:散热、光衰、色温、照度等受质疑部分应在标准里加以规定。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