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10年后半导体业界将被中国掌控

2010-08-30 作者: 来源:技术在线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2010年8月9日到13日,笔者访问了波士顿。笔者此行访问了多个研究室,因此打算分4章介绍一下在那些地方的感受。在相当于第1章的本文中,笔者想谈谈访问波士顿时感受最强烈的“中国崛起”现象。

  2010年8月9日到13日,笔者访问了波士顿。笔者在日本国内往来奔波,已经很久没有去海外了,所以,此次的目的就是与老友叙旧,同时参观一下最尖端的研究成果。笔者此行访问了多个研究室,因此打算分4章介绍一下在那些地方的感受。在相当于第1章的本文中,笔者想谈谈访问波士顿时感受最强烈的“中国崛起”现象。

  MIT的半导体研究所里中国研究人员最多

  举例来说,作为访问的目的地之一,笔者访问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微系统技术实验室(Microsystems Technology Laboratories,MTL)。MTL相当于MIT的半导体制造工厂,在进行新材料半导体研究的同时,还制造研究人员设计的芯片*。

  *在美国,不仅是MIT,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以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也拥有与MTL同样的半导体制造研究设施。带笔者参观的教授告诉笔者,引进最尖端设备的竞争十分激烈。他还透露,MTL需要新的200亿日元的设备投资,如果筹集不到这笔资金,就无法更换成新的设备。由于哈佛大学已开始建造新设施,因此他看上去很是焦急。顺便一提,在日本没有一所大学拥有半导体制造设施。

  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时刻是,当笔者听说该校留学生及研究人员中人数最多的是中国人的时候。其次是韩国人。日本人只有区区数人。听完此番话笔者想到的是,再过10年的时间,在MTL从事研究的中国人回到中国,一定会开创新的半导体业务领域,或者推动现有业务加速发展。

  积极招收中国人才的哈佛大学

  在哈佛大学,笔者首先访问了环境分析(大气)研究室。该研究室有不到20名研究人员,其中只有1个美国人。笔者就此询问了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他介绍说“教授正在中国招收研究人员。中国比较容易就能招到优秀的研究人员”。笔者实际见了一名北京大学毕业的女研究员,她给笔者留下了相当聪慧的印象。虽说学问没有国界,但当他们这些人回国之后,中国的研究水平无疑将会迅速进步。

  

  在研究室笔者向中国研究人员打招呼。注意看后面的挂轴!

  另外,笔者还访问了哈佛大学的生物科学研究室。这里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即:在老鼠脑中插入电极,并发送使其识别特定气味的电信号。简直就像是进入了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的世界(在下一章里详细介绍)。

  笔者已经被研究的内容吓了一跳,但更令笔者吃惊的是“研究室的国际化”。走廊里有世界地图,在研究人员的出生地上被插了大头针,海外人员居然比美国出生的还要多。当然,在中国的位置上插着大约5根大头针,但笔者感到惊讶的是非洲及印度也插有大头针。顺便说一下,日本插着2根大头针。

  

  研究室走廊里的地图。大头针表示研究人员的出生地。

  如上所述,在MIT及哈佛之类世界顶尖的大学里,到处都有中国研究人员活跃的身影。虽然笔者也听到“中国的技术还远远赶不上日本”的说法,那不过是只看到目前中国的情况得出的结论。当在美国最顶尖大学开展过研究的中国人回国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实力肯定会迅速取得进步。我们必须以这种可能性为前提,对日本的科学技术政策进行一番思考。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