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照企:狠抓高质量 才有大发展
摘要: 多年的好日子腐蚀了部分企业家的坚韧精神,消耗了企业的顽强斗志。结果在这场危机来临时,他们大病一场:销售停滞、渠道不通、生产不顺、资金不畅……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是民间对人体病患的形象描述。在中国照明行业,也正经历着一次剧烈的变化。
从2000年开始,中国照明行业一直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无论是内销市场还是外销市场,都一片红火。据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数据透露,2008年1-12月全国照明企业总产值比2007年增长20.1%,产销率为96.3%。一批企业借势成长壮大,成为具备一定品牌知名度的行业翘楚。
但是,一帆风顺的历程让部分企业放松了警惕,认为自己百毒不侵、天生富贵,沾沾自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没想到,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席卷全球,市场形势骤变,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加明显,使各行各业的销售形势不太乐观,照明企业的外销首当其冲。而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圈的中国经济,也未能躲开这场全球的金融危机灾难,股市和房市开始走下行抛物线,一些竞争力不够强大的照明企业被清洗出局,更多身体不够强健、患有多种病疾的企业在困境中挣扎。
多年的好日子腐蚀了部分企业家的坚韧精神,消耗了企业的顽强斗志。结果在这场危机来临时,他们大病一场:销售停滞、渠道不通、生产不顺、资金不畅
人病了,就想到吃药打针看医生;企业病了,也同样使出浑身解数,寻求出路。于是,有的企业从人员开刀,调整各岗位的人员;有的企业从产品入手,增加或减少某类产品的生产;有的企业从渠道终端调整开始,改变渠道布局模式;有的企业干脆什么都不做,维持原状。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些皆非一日之功。同样,企业要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也不可妄求一蹴而就。与当年的经营业绩相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09年315的主题,那就是消费与发展。作为一家企业,要想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注重企业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说,企业内部管理调整还只是治理企业病症的表面功夫,赢得消费者的高度认可才是治理企业病症的根本之道。当然,掌握这根本之道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恰如病去如抽丝一样,有时间和实力的积累方能达成。
从中国消费者协会提供的数据来看,2008年全国消协组织共接待来访和咨询438万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638477件,其中投诉质量问题的占59.9%,投诉营销合同问题的占8.4%,投诉价格问题的占5.9%,投诉计量问题的占2.0%,投诉安全问题的占1.9%,投诉广告问题的占1.7%,投诉假冒问题的占1.7%,投诉虚假品质问题的占1.4%,投诉其他问题的占17.1%。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产品质量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去年中国奶粉行业发生的三聚氰胺问题,不仅仅击垮三鹿一家企业,更让消费者对中国奶粉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在如此状况下,中国奶粉企业何谈可持续发展?恐怕连生存都需要认真掂量。
产品是企业强身健体的根本,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国照明企业需要对产品质量始终抱有敬畏之心!
在近期所收到的投诉信中,超过一半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纠纷。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消费者找经销商理论,经销商找厂家麻烦。有的厂家推三阻四,不愿意真心实意地解决这些问题,引起经销商不满。结果厂家不但销售通路遇阻,品牌形象更是一落千丈。某知名LED生产企业正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不能及时予以解决,引发经销商的怨愤,导致经销商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与厂家作对,让行业人士和其他客户看清厂家的真实面目。
毋庸置疑,中国照明行业还存在为数不少质量意识淡薄的生产企业,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照明行业的形象与声誉。他们是最应该被行业驱逐出去的。只有所有企业都高度关注产品质量,狠抓产品质量关,严格保证出现在市面上的产品都是合格产品,企业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中国照明行业的明天才能更美好!
[中国该为LED付出多大的代价?]
[金融危机下我国LED产业发展前景]
[珠三角:LED企业着眼市场规范]
[第二代 led飞鱼问世]
[Lamina的LED散热原理技术分析]
[产品评测:ARTIST艺术混光灯]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