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运动引内资外企相互争斗
摘要: 国际照明三大巨头飞利浦、GE以及德国西门子旗下的欧司朗,从2008年以来,为了捕获一块大“鱼饵”,开始在中国开展短兵相接式的对垒战。而这块“鱼饵”就是由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于2008年底抛出的“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推广计划。
国际照明三大巨头飞利浦、GE以及德国西门子旗下的欧司朗,从2008年以来,为了捕获一块大“鱼饵”,开始在中国开展短兵相接式的对垒战。而这块“鱼饵”就是由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于2008年底抛出的“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推广计划。
21个城市、上万盏LED路灯,这一宗大单项目的总价值至少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换算货币单位约为160亿多美元,这当然还是非常保守的估算。这么大的蛋糕,谁不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一蛋糕抛出的时间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财政投资机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所以,中国已成为众多世界级企业的战略阵地,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市场被外国企业视为未来最大的业务增长区域,这是整个世界经济界的共识。连飞利浦 全球CEO柯兹雷(GerardJ.Kleisterlee)也不得不承认,当前飞利浦将在中国重点发展节能事业,因为这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市场。“现在很多中国的市政府都希望能够做一些能源方面的LED照明技术。而这就是我们的重点。”
是的,柯兹雷先生谈到了重点,那就是市政府——这是他们开展“造城运动”的营销目标。这次“十城万盏”计划的执行者和采购方就是21个城市的政府行政部门。用项目性质界定的通俗语言来讲,这就是市政项目,政府理所当然是需要营销的目标群体。
营销政府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造城运动是指推动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实现城市化目标所开展的实施计划。而放在照明节能产业的背景下,我们把造城运动定义为:将一座城市的节能照明项目当作一个业务单体进行的营销行为。比较通俗的比喻是:以前是做某个单体建筑的照明设计、改造与实施,而现在是做一个城市的整体照明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而“造城运动”以及对政府部门的公关营销,又恰恰向来是国际性企业擅长和娴熟的营销手段。他们所具备的优势在于:技术、资金、产品、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跨越行业界限的系统方案解决商。这是中国现有的照明电气企业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开展对某一座城市的市政节能项目的公关和推广,也成了飞利浦、欧司朗和GE的必然途径。
从2008年中期开始,飞利浦就陆续在中国的南京、深圳、天津等地区开展“可持续性发展城市”的营销主题活动。10月26日,飞利浦照明正式加入“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10月29日,也就是一个星期之前,飞利浦又与天津生态城合资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满足中国城市化发展需求的生态家园。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垃圾管理和绿色建筑等的各种关键性能指标的严格把控,将天津生态城打造成一个生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天然试验地,飞利浦方面投入的不仅仅是技术与产品,还有资金。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