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灯具巨头转让引深思:谈照企生存之道

2009-10-27 作者:admin 来源:一大把网站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武汉灯具工业公司拟改制,自10月16日至11月12日挂牌转让公司整体产权,挂牌价格为833.27万元,转让方为该公司工会委员会。武汉灯具工业的实践证明,照明企业若不改革创新,注定将被历史的洪流所席卷,退出灯具业的舞台。

  据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告,武汉灯具工业公司拟改制,自10月16日至11月12日挂牌转让公司整体产权,挂牌价格为833.27万元,转让方为该公司工会委员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灯具工业竞争激烈,特别是涌现了大批竞争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外资公司也竞相进入中国市场,武汉灯具工业公司却没有实施有力的改革措施。相比于1980年底的3668名职工,如今的职工仅仅79名,账面资产已经资不抵债,在市场竞争中严重倒退。挂牌信息披露,公司如今的结构仍然复杂,旗下公司众多,也没有竞争力特别突出的资产。

  中国灯具产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当前的市场格局决定了企业要想生存、壮大就必须进行体制改革。武汉灯具工业的实践证明,企业若不改革创新,注定将被历史的洪流所席卷,退出灯具业的舞台。

  武汉灯具工业公司是武汉的老牌灯具厂,成立于1979年,前身是江岸区手工业管理局。1979年5月,武汉市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时,灯具公司为该市二轻工业局新建的5个公司(总厂)之一,相当县团级。其产品构成灯具、建筑五金两个行业。下属武汉灯具厂、航海照明器材厂、车辆照明器材厂等17家工厂,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1980年底,公司共有职工3668人,工业总产值2165.82万元,利润199.91万元。可以说,该公司是当时武汉灯具行业的巨无霸。即使曾经拥有无数辉煌的企业如若不进行思考,不进行改革,那么巨无霸也有沉沦的一天。

  巨无霸的沉沦也给众多灯具企业一个经验教训,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

  目前国内灯饰生产企业已经发展到上万家,但全国99%以上的灯饰企业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行业竞争的无序性,行业产品的同质化,大多数照明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整个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十分低,这也给众多杂牌留下生存空间。

  2009年国家财政补贴节能灯推广活动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国家推广1.2亿支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将为此拨付6亿元人民币专款用于补贴居民购买节能灯。除中央财政拨款外,各级地方政府也有专门财政用于本地区的节能灯推广补贴。

  国家财政补贴节能灯,大大降低了中标节能灯的市场售价,这些高效照明产品的竞争力突然增加,对于那些产品质量较为落后的节能灯生产厂家来说,将是致命打击。其产品原先的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如果国家此项政策继续持续下去,如果企业不采取措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那等待它们的必然是倒闭的命运。

  国家补贴节能灯推广,一方面让那些拥有一定实力,技术雄厚,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少数优质企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质次价廉的劣质灯生产厂家则给予了无形的制约和打击。优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落后企业要么自我革新,要么走向消亡。虽然国家补贴节能灯的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照明行业走向集中化,但无疑会对此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节能作为国家的一项国策,对灯具企业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成熟的企业,必须想到前面,做到前面,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的调整,有步骤、讲方法,不断变革创新方为生存之道。

相关新闻事件: 武汉灯具工业公司改制 转让整体产权 2009-10-26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